1937年8月25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西北红军主力改编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中,真正有编制的只有三个师,主要负责人为:115师师长林育蓉、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1955年授衔时,三个师的六位主要负责人,有五人是元帅军衔,仅有120师副师长萧克是上将军衔。

因此,萧克也成为了授衔问题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很多人认为萧克有元帅或大将的资历,军衔评低了,应该最少是大将保底。



红军时期,萧克的职务较高,曾任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六军团军团长。但是通过跟其他两个方面军对比,这两个看似有着元帅或大将资历的职务就要大打折扣了。

红六军团是“小字辈”军团,跟一方面军的一、三、五军团无法相提并论。在战斗力、兵力和影响力上,同样也跟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时期扩编的四军、九军、三十军、三十一军有很大的差距。

在方面军对比上,二方面军成立最晚,兵力最少,加上原一方面军的红九军团,也才一万来人,跟一、四方面军要差很多。如果要论战斗力和影响力,那差距就更大了。

所以,综合比较下来,萧克在红军时期的资历要大打折扣,基本上相当于红四方面军的军一级,类似于王宏坤、詹才芳、许世友、程世才、陈再道等人,比王树声要差很多。



抗战爆发后,萧克出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一年之后他被调离120师,迎来了独当一面的机会。

1939年1月,八路军总部任命萧克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负责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由于政委陈漫远未到任,萧克又同时兼任政治委员。

挺进军由两股力量组成,一支是由宋时轮、邓华领导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另一支是由高志远领导的冀东抗日联军。

虽然两支部队从冀东撤退至平西,损失很大,但是加起来满打满算也不下八千人。总之,冀热察挺进军的情况要比聂帅当初开辟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好很多。



挺进军成立后,依次编为第11支队、第12支队和抗联支队,支队司令员分别由邓华、宋时轮、高志远担任。为了统一领导,还成立了一个冀热察军政委员会,由萧克担任军政委员会书记,马辉之(冀热察区委书记)、伍晋南、宋时轮、邓华任委员。

萧克这次是实实在在地属于军政一把抓,他本人也是信心满满,因为既有兵,也不缺乏猛将,想要在平西打开局面看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萧克抓住这次独当一面的机会,一步步将平西根据地打造成另一个晋察冀。凭借此等贡献,1955年授衔时,大将军衔绝对跑不了。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挺进军的发展并不像萧克预计的那样顺利,最后连在平西立足都成了问题。1942年2月2日,冀热察挺进军番号正式撤销,所辖各部队缩编为军分区,统归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萧克本人也转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给聂荣臻当副手。



萧克之所以没有在平西打开局面,归根结底与对一个人的错误处理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抗联支队司令员高志远。

上任之初,萧克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向平北和冀东挺进,而是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来整军。在整军期间,不少抗联支队的战士向司令员高志远请求打回冀东去,因为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冀东子弟,乡土情结浓厚,当初加入队伍,也是想着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乡父老。如今在平西呆久了,不免思乡心切。

高志远本人也是这个意思,因为当初从冀东向平西撤退的时候,他本人就对抗联支队的战士们承诺过,西撤是暂时的,将来一定会带大家杀回老家去。

于是,高志远亲自找到萧克,提出率抗联支队返回冀东,结果被萧克一口回绝。

不久,在抗联支队工作的地下党员陈飞向萧克告发,说高志远准备“勾结吴佩孚,拉队伍回冀东当伪军”。

萧克认为抗联支队内部成分比较复杂,而且当时的军事形势又很紧张,如果情况真如陈飞所说的,将威胁到挺进军以及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安全,于是先命人把高志远抓起来。

不过,高志远毕竟是挺进军抗联支队司令员,萧克一人无权决定对他的处分,必须通过冀热察军政委员会。

宋时轮和邓华跟高志远并肩战斗过一段时间,深知他的为人,绝不相信他会有投敌的企图,因此在举手表决的时候,他们都坚决反对,但军政委员会的另外三人都举手同意。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高志远最终被枪毙,与他一同被枪毙还有抗联支队司令部参谋处处长李荣久。

高志远是抗联支队的主心骨,在战士们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的遭遇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很多官兵因此离开了挺进军,3000多人的抗联支队最后只剩下1000人。

宋时轮和邓华也因高志远的事情跟萧克闹得很不愉快。据说,脾气火爆的宋时轮还当着萧克的面拍了桌子。

不久,宋时轮和邓华先后离开挺进军。宋时轮回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邓华在经过晋察冀军区时,被老首长聂荣臻留下,担任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上任之后,邓华向萧克要回自己的老部队六团和七团,但最终萧克只归还了六团,意味着进一步削弱了挺进军的实力。



冀热察挺进军成立一年,就先后走了三员主力战将,最后只剩下参谋长程世才。程世才出身红四方面军,曾经担任过主力红30军代军长,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却没有入选军政委员会,这个很令人匪夷所思。不过,萧克在回忆录中,对程世才在冀热察挺进军中的表现却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之后,挺进军的处境更加艰难了,终未能走出平西,最后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部队番号于1942年2月2日被撤销,萧克回到晋察冀,给聂荣臻当副手。

解放战争时期,萧克的表现并不出彩,在华北的几次作战中也表现一般,于1949年5月调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在参谋长的岗位上,两位黄埔四期同学的配合倒是相当默契。

1955年,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有人为他打抱不平,他却感慨地说:“在缔造新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太多的同志,我本应和他们一起离去的,如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