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由南京图书馆建设,目前主要包含“古籍目录资源”“古籍全文影像资源”“古籍视频和展览资源”三部分,提供104807条古籍目录的综合检索、5035部24644册古籍全文图像的阅读、2个专题40个短视频和7个古籍专题展览的浏览。



平台向全社会公开

公众无需注册即可在线检索

江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重要的古籍收藏大省。全省古籍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南京图书馆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军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省现存古籍总量在25万部以上,其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1422部,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

现在,足不出户就可在线上查阅江苏的珍贵古籍。

记者了解到,江苏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向全社会公开,用户登录“南京图书馆”官网,无需注册,从“数字资源-自建资源”板块进入平台即可使用。平台首页“联合目录”搜索框可对站内所有古籍影像与书目进行跨库通检,“古籍影像”搜索框可对所有上传古籍影像进行跨库通检,也可按提示进入各个数据库内进行检索。

“我们可以看到,平台提供了标题、责任者、出版者、出版发行者等多种检索方式,提供如‘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版本类别’‘朝代分布’‘馆藏分布’等分类检阅项目。”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周蓉现场演示操作方法,“书影阅览界面还支持画线、做笔记、添加书签等操作,方便读者使用。”

数字化让目录检索更便利

清人文集等专题库全文影像可查

编目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工作,目录明确才能帮助读者“按目求书,因书究学”。陈军介绍,平台包含“江苏省古籍存藏目录”与“馆藏新印丛书综合目录”两个专题目录数据库,数字化让目录检索更为便利、实用。

其中,江苏省古籍存藏目录数据库整理收录全省现存古籍经部目录26592条,是南京图书馆承担的江苏文脉研究项目《江苏文库书目编典藏志》的成果转化。该库实现了全省经部古籍目录的通检,可以分别按类别、主题等进行检索。收录的目录信息较为完整齐全,如四十二卷本《康熙字典》收录了461条,十五卷本《说文解字》收录了366条,收藏单位涉及二十余家图书馆。

馆藏新印丛书综合目录数据库整理收录633部丛书子目78215条,是全国第一个由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历史文献影印本子目检索系统。该库以南京图书馆藏大型新印历史文献丛书为整理对象编制子目,其著录方式均依照古籍、民国原本图书的著录规则,查找便利。

另一方面,平台以全文影像形式发布南京图书馆藏古籍5035部24644册3272938页,设有“清人文集”和“稀见方志”两个专题数据库,实现序、跋、目录等四个层级的标引,方便使用者按相关字段检索。

《清人文集》是研究清代文献的重要基础,也是反映清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清人文集全文影像数据库目前收录南京图书馆藏清人文集502部1630册;稀见方志全文影像数据库收录南京图书馆藏旧方志140部818册,其中孤本方志52部,国内收藏单位在3家以内的稀见方志88部,十分珍贵。

除“清人文集”和“稀见方志”两个专题数据库外,平台还提供有4393部22196册馆藏古籍的全文图像,包括宋本15部、元本25部、明本1084部、稿本511部。

持续开发古籍深度标引

吸引公众参与 推动活化利用

为了更好地向普通读者介绍古籍知识,传播古籍保护理念,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平台还设有“视频”“展厅”两个板块,展示南京图书馆古籍活化利用成果。

视频板块现收录40个专题视频,主要内容为南京图书馆自主拍摄的各类古籍宣传推广短视频,包括线下展览的导览和衍生情景短剧,以及两个古籍短视频品牌——“书林锦绣”“食光机”。展厅板块则将南京图书馆近年来举办的各类古籍专题展览转化为线上展,长期留存,集中展示。

未来,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将如何持续开发,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古籍数字化服务?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陈立表示,南京图书馆将持续推进古籍的深度标引和加工,以期实现平台全文检索能力。“我们也正与全省多家古籍收藏单位进行深度交流,规划如何有效展示江苏古籍特色,并考虑在平台上显示地图以直观展示收藏单位位置。”陈立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南图也在开发移动应用程序,希望通过丰富虚拟展厅、小游戏、读者座谈等各种形式的用户体验,增强公众对古籍的认识和兴趣,促进互动交流,从而进一步展示江苏在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方面的贡献。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表示,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的发布为全国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古籍资源,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看到馆藏,在全国走在前列,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