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5岁的张璞先生是一位北京的资深集邮爱好者和签名文化藏家。上月24日晚上,原本在苏州参加活动的他突然改变行程,连夜坐火车赶来上海,只为见证巴金图书馆于次日的开馆。


11月25日,张璞先生在巴金图书馆开馆首日向记者展示自己带来的巴金手题封

而在上海的这段时间里,作为邮迷的张璞先生一路寻宝打卡,收获颇丰(见本报之前报道)。而让老人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他这次在上海前前后后一共有20天,创下在沪最长旅行记录。

本期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记录了这位北京大爷在上海的20天故事。

《上海会客厅》节目

邮品记录在沪二十天行程

“我11月24日到上海,12月14日离开上海,在上海一共待了20天。在这20天的时间里,我先后走访参观了巴金图书馆、鲁迅纪念馆、国歌展示馆、左联会址纪念馆、木刻讲习所旧址,此外还去了一趟崇明孔庙(编者按:指崇明学宫,目前上海面积最大的孔庙),这些是我在上海主要走访参观的地方。”前几天,刚刚离开上海不久的张璞在浙江的旅途之中告诉记者。

“总之,在上海这20天的生活是很充实的,也是值得记忆的。这种充实表现在我用邮品记录了自己在上海二十天的生活过程。”张璞说。




张璞在“鲁迅小道”展示主题邮票藏品

20天的上海之行,张璞除了前往巴金图书馆参观,最主要的行程就是去位于虹口的上海鲁迅纪念馆和“鲁迅小道”参观打卡。

“鲁迅小道”标明了鲁迅先生当年在这里的生活、工作的足迹,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鲁迅先生在虹口曾经与许多历史人物有过来往,其中包括宋庆龄、蔡元培、瞿秋白、茅盾、沈钧儒、斯诺、史沫特莱等人。据此,我几次到“卢工”(编者按:上海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位于原卢湾区工人文化宫内),购买了这些历史人物的邮票,包括然后通过与鲁迅先生的纪念邮票配套使用,制作成邮票藏品,以此反映当年先生史事。


上海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

在参观之余,张璞也利用夜晚时间游览了外滩、南京路和苏州河。12月9日晚,他从河南路桥沿着苏州河走了一段之后转入南京路,最后至人民广场,还去了外白渡桥和上海大厦,信步而行走了三个小时。在老人看来:“这些是每个游客到上海必去的地方之一,感受一下大上海当年的历史和现在的风情。”


张璞拍摄的外白渡桥和上海大厦夜景

上海于张璞并不陌生,此前他曾经来过申城数次,不过这次来沪,用老人的原话来说——目的性很明确,就是奔着上个月刚刚开馆的巴金图书馆而来。“我从北京来就是为了参加这个活动,参观、领略、学习和感悟巴金先生的精神。”张璞在此前做客《上海会客厅》节目时如是说。

张璞告诉记者,11月25日是上海文学馆的巴金图书馆开馆之日。他是11月24日下午刚刚到苏州参加活动,在看到上海的朋友发来的开馆消息后,连夜坐晚上9点多的火车来上海,到上海火车站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为了方便,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旅馆直接住下,准备第二天上午去位于武进路的巴金图书馆。有意思的是,老人选择旅馆是因为出站之后遇到为旅馆招揽客人的阿姨,因为距离火车站近,就毫不犹豫跟过去了。


在巴金图书馆二楼图书阅览室《文坛茶话图》前,张璞展示自己制作的邮品

第二天上午,也就是11月25日上午,张璞成为当天巴金图书馆第一批进馆参观的游客。在二楼图书阅览室的《文坛茶话图》前,张璞铺开台面,拿出随身带的剪刀、浆糊、信封、明信片和邮票,在市民的旁观中制作了巴金主题的原地实寄纪念封,当天下午,他去武进路附近的邮政支局,邮寄给北京各单位的邮友二十多件纪念封,其中也包括寄给他自己的两件纪念封。

与那些赶场式的“旅行特种兵”截然不同的是,这次老人在上海的主要行程就是寻找文化名人们在上海活动的足迹,这也是他每到一处,必定要去邮局购买邮票或者投递信件的原因。


张璞在巴金故居附近的淮海中路邮局寄出自制的巴金诞辰120周年纪念封

“通过走访这些地方体会两位先贤当年的生活与工作,然后制作相关的邮票藏品记录他们。使这次上海之行获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收获。用这些实实在在的邮票藏品,也能记录我的上海之行。”张璞说。


上海市民对待外地人很友善、很亲和

记者在上海最后一次见到张璞是在12月3日,也就是亚洲国际邮展闭幕的当天下午,约在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


12月3日亚洲国际邮展闭幕前,记者为张璞在上海展览中心拍照留念

邮展闭幕后,张璞先去上海外滩邮局寄出两枚上海亚洲邮展小型张双挂号原地实寄封,实寄封由北京邮票厂邮票雕刻师徐喆和李昊签名。然后,他去虹口的鲁迅公园参观鲁迅纪念馆,在山阴路上的鲁迅故居拿到了介绍资料,又做成鲁迅主题纸藏。“馆内服务人员工作态度认真良好,为我这个当天最后一位观众细加讲解,共同离开。然后我赶赴鲁迅公园邮局,制作几种鲁迅主题纸邮藏品。事没办完,给邮友的鲁迅邮票原地实寄封12月4日去邮局办理。”

12月4日下午4点多,张璞到鲁迅纪念馆盖宣传图章,然后与邂逅的广西邮友一同去鲁迅公园邮局实寄鲁迅原地邮品。“出来后走鲁迅小道寻找历史建筑,不熟反复绕圈找了多地,还有一处末找到。晚十一点半离开多伦路坐公交车至人民广场,因地铁已无车,乘夜宵车十二点多回到住处。”


张璞在鲁迅公园邮局拍照留念

12月5日,张璞参观国歌展示馆,因为时间紧,他忘记了留影,领取几张介绍,拍了展示馆数十张照片,制做了数枚国歌展示馆宣传图章纪念封。“馆中陈列人物贺绿汀、司徒慧敏、夏衍、吕骥,幸有他们的亲笔手题封,其中司徒慧敏是《义勇军进行曲》七人首唱之人(编者按:指上海电通公司合唱队)。前贤早己不在,但他们留下作品是永恒的存在。”


张璞制做的国歌展示馆宣传图章纪念封

“明天上午去参观长春路木刻会地址,估计下午离沪赴浙,家里人来电询问行程,一晃十二天了。”张璞当时这样告诉记者,不过,让记者万万没想到的是,老人之后又留在上海继续他的行程。


夜色中的木刻讲习所旧址

离开上海之后,张璞去了绍兴鲁迅故里,之后又赶往山东曲阜,参加三孔(孔庙、孔林、孔府)申遗成功三十周年纪念邮品首发仪式。12月18日晚上九点半,他回到阔别多日的北京。


参观李白故居,上海市民回家取来手电筒给张璞打光

作为在沪旅行时间最长的一次,和前几次相比,除了城市面貌有了变化,上海市民对待外地游客的热情和友好的态度也给张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我是一个外地人,对上海的路况不熟悉,与上海市民有较多接触,也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比如参观鲁迅小道的景点时,有些地方我找不到,询问了一些老上海之后,他们不仅给我指路,有的人还亲自带我去。特别是参观李白故居时,到那里已经是深夜10点了,天色已黑,我想在李白故居照张像,询问一位上海大姐。她亲自回家取来手电筒给我打光,让我完成了在李白故居的留影。

12月20日下午,记者与张璞联系时,他正在借用院里单位的活动室桌球台子,整理上海之行自己寄回北京的集邮成果。“我认为,上海市民对待外地人很友善,很亲和。上海是个有丰富的近现代人文历史和故事的城市,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上海的。”张璞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


张璞回到北京,在活动室整理上海之行的集邮成果(12月20日 拍摄提供)记者札记:我眼中的北京大爷

对于我来说,更愿意称呼张璞先生为北京大爷,简称张大爷。向他提起我给他的称谓,张大爷倒是欣然接受。这位年轻时当过兵,现在除了牙口略不好,不过身体仍然硬朗的北京大爷,充分让我感受都了北方人的爽朗和朴实。

上海这座城市,张大爷来过几次,唯独这一次,他在上海逗留时间最长,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深入到了上海的街巷里弄当中。


张璞做客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分享上海之行

我从小也喜爱集邮,后来因为学业紧张而放弃。这次与了解到了一些集邮的新玩法。例如原地实寄纪念封、主图原地封、文化加贴双票封、群签封、名人手题封。这里面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名人手题封,张大爷收藏了大约近百张,而每一张手题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因文章篇幅有限,这里不一一展开。


11月27日晚上,樊晔亲小姐在地铁上遇到张璞

记得11月28日那天中午,张大爷来报社录制节目。其实录制节目也是机缘巧合,之前张大爷在巴金图书馆并没给记者留下联系方式就离开了。11月27日晚上,我的朋友樊晔亲小姐在地铁上遇到了他,樊小姐正好参与了巴金图书馆的开馆仪式拍摄,所以她马上认出了这位北京大爷,并在车上留下了联系方式,安排了第二天的节目采访。


11月28日,张璞来报社录制节目

而录制节目的当天晚上,由上海知名藏家李平先生请客做东,张大爷在申城度过了自己的生日。邮友相聚餐叙,祝贺生日并畅谈手题封集邮,让这位老人颇为感动。


11月28日晚上,与上海邮友相聚餐叙

在我看来,张大爷这次上海之行也有一些遗憾,例如,除了在食堂招待一顿,没能带他去品尝有特色的上海美食。闭幕那天,在展览中心的一段视频画面被误删除无法恢复了。位于武康路的巴金故居是张大爷心心念念一直想去的,我也曾答应带老人同去,但因为巴金故居目前仍然在装修当中,最终未能让他入内参观。


12月3日,亚洲国际邮展闭幕当天下午,张璞与记者在上海展览中心合影

对了,张大爷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他非常希望在明年上海文学馆建成开放之后,能借一方宝地,向社会公众分享自己收藏几十年的百张名人手题封。愿张大爷能圆梦上海,也希望与他在魔都再相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