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冬至节气来临,标志着冬季最寒冷阶段的序幕正式拉开,即民间所称的“数九寒天”。和其他节气一样,冬至也需要美食来庆祝,北方大地上,冬至依旧少不了一碗饺子,而南方地区,冬至需要一份汤圆甜蜜蜜。此外,各地也有相应的特色美食,例如山东滕州的羊汤,安徽地区的冬至面、江西地区的老母鸡汤等。

冬至来一碗饺子

每到冬至,最少不了的一道美食便是饺子。在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的习俗非常普遍。在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民间认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意思是冬至吃饺子,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冻耳朵。

有资料记载,冬至吃饺子的历史由来已久,最初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他曾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做馅料,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饺子的雏形)给百姓吃,治疗人们的冻疾。后来,就逐渐形成习俗,流传至今。


饺子。图/IC photo

如今很多人为了方便,一般会选择购买速冻饺子来吃,但如何才能选购到品质好的速冻饺子呢?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12月18日发布饺子消费提示指出,选购速冻饺子时应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冷链系统较为健全的正规商超或电商平台,选择质量和安全有保障的正规厂商产品。购买前还要观察速冻饺子包装是否完整,外观是否质地均匀。如发现速冻饺子已经解冻变软,有明显的开裂、变形、粘连,颜色发暗、发灰,袋内有大的冰晶等情况则不要购买。

消费提示还提醒,消费者购买速冻饺子要注意看包装上的标签信息,如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保质期和贮存条件等,防止买到变质、不合格产品。此外,速冻饺子一般在-18℃储存,拆袋后剩下的饺子应将袋口密封好或者装入食品保鲜袋内密封冻藏保存。 当然,存储速冻饺子应避免和其他生鲜肉食一起存放,以免引起细菌传播。

汤圆、馄饨的美味不可少

而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冬至会吃汤圆,象征团圆幸福。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寓意着吃了汤圆便象征着年龄的增长和新的一年的到来。汤圆一般由糯米粉精心制作,其馅料包括黑芝麻、核桃以及花生等。不过,在过去,每到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亲手包制汤圆,共享这份温馨与甜蜜,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方便快捷的速冻汤圆来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汤圆。图/IC photo

另外,馄饨也是冬至的传统食物之一。老北京还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一些人会在冬至吃馄饨,一口馄饨一口汤,暖心又暖胃,当然,南方部分地区也会在冬至吃馄饨,尤其是江浙地区,最为流行的是温州敲馄饨。据了解,馄饨的食用习俗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最初是为了祭祀祖先,后来逐渐成为冬至的食俗文化。

羊汤等地方美食吃起来

除了传统的饺子、汤圆、馄饨之外,各地还有独特的冬至饮食文化,例如山东滕州的羊汤、安徽合肥的冬至面等等。

羊汤


羊肉汤。图/IC photo

在冬至这一传统节气里,各地也有不一样的饮食习俗。比如在山东滕州地区,冬至时节就特别流行喝羊汤。在这寒冷的冬日里,精心煲制一锅热气腾腾的羊汤,让鲜嫩的羊肉与浓郁的骨汤完美融合,不仅暖身更暖心,无疑是应对严寒天气的绝佳选择。

冬至面

安徽地区有冬至吃面的习俗,当地叫“冬至面”。这一习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天气更加寒冷,人们认为在寒冷的严冬,只有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冬至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安徽一些地方还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长长的面条寓意着生活越过越顺溜、长长久久,也是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的象征。

据悉,冬至吃面这一风俗在安徽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起初,冬至面就是一碗热乎乎的鸡蛋挂面。后来花样也逐渐多了起来,会有小菜随意搭配,味道更为鲜美。

冬至丸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时节有吃“冬至丸”的习俗。这“冬至丸”实质上是汤圆的一种,以糯米粉为原料制作,大小宛如弹珠。在过去,人们通常在冬至前夜动手制作“冬至丸”。待到次日清晨,再将“冬至丸”投入沸腾的锅中,煮至软糯香甜,全家人围坐共享。每一颗“冬至丸”都寓意着潮汕人民对家庭团圆、幸福美满生活的深深期盼与祝福。

番薯汤果


红薯汤。图/IC photo

在宁波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无疑是冬至时节不可或缺的一道时令美食。这是由糯米粉圆子与番薯粒共同烹煮而成。在宁波人的习俗里,煮好的番薯汤果首先会被恭敬地供奉给灶神,以祈求来年的平安与丰收,随后全家人才会围坐一堂,也被称为“冬至小年夜”。更为有趣的是,由于宁波方言中“番”与“翻”发音相近,因此冬至食用番薯还寓意着将过去一年的霉运与不顺全部“翻”篇。

母鸡汤

瓦罐汤是江西人的舌尖美食,在冬至这一天,江西人特别注重给小孩炖母鸡汤,以滋补身体。他们认为,炖汤的鸡最好是家养的老母鸡,因为老母鸡的肉质紧实、口感鲜美,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当地人在制作瓦罐母鸡汤时,通常会将整只老母鸡清洗干净,然后放入瓦罐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红枣、枸杞以及调料如盐、料酒等。接着,用文火慢炖数小时,直至鸡肉熟烂、汤汁浓郁香醇即可。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唐峥

校对 赵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