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曹操在赤壁之战惨败,也知道孙权十万大军折戟合肥,更清楚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丢盔弃甲。

而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曹操七军,最后导致于禁为此自尽而亡。

这七路大军到底有多少人,值得他以死谢罪?



襄樊之战

襄樊大战开始前,曹操刚经历过赤壁之败,又经历了汉中大败,实力受到极大冲击。

与此同时,孙权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信心满满地带着十万大军北伐合肥,结果围攻一年未果,损失惨重,落败而归。



而此时的刘备刚夺下益州,又在汉中击败曹军,风头正盛,一度成为孙曹两人的心腹大患。

曹刘之间的矛盾不必多说,而孙刘之间的关系则是时好时坏。

在赤壁之战时,双方有共同的敌人,可以同仇敌忾,但在夺下荆州后孙刘联盟又出现裂痕。



因为荆州是巴蜀与东吴的接壤,同时也与北方魏国相交,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兵家必争之地,

占据荆州的刘备,既可以东征孙吴,也能以此为跳板,北上入主中原,攻打曹操。



可惜周瑜在夺取益州时,突然染上重疾,身死他乡,荆州也落入刘备手中,最终归关羽所有。

如果放任其发展下去,那么刘备将迅速崛起,将拥有夺取天下的实力。



在两人不知道如何针对刘备阵营时,关羽竟然选择主动出击。

当时,关羽认为曹操在汉中一无所获,再加上和孙群在合肥消耗许久,内部必然空虚,果断出兵樊城。



樊城位于荆州北部,一旦攻下樊城,那么整座荆州将尽握于蜀汉所有,并可以直接威胁魏国腹地。

听到关羽出兵的消息,驻守襄樊的庞德誓死守卫,并与关羽大军发生激战,形势非常险峻。



于是曹操急忙调兵南下,派大将于禁率领七路大军驰援襄樊之地,由此可见樊城的重要性。

但在于禁赶到时,正巧碰上了雨季。

连绵不断的大雨昼夜不停,汉水为此暴涨五六丈高,水势凶猛。



而樊城只好处于汉水下游,地势低洼,暴涨的汉水直接将城池吞没了,别说粮草辎重了,就连百姓也要爬上屋顶避难。

面对滔天洪水,于禁手下的七路大军又该如何应对呢?



襄樊之战

在天灾面前,没有人能够幸免。

即便于禁无数次在阵前祈祷,但汉水已经倾泻而下,逼得众士兵只能丢盔弃甲,逃往附近山上。

而关羽常年驻守荆州,自然练就一支精锐水军。



这支精锐水军乘舟而下,直逼樊城。

于禁走投无路,只好选择投降,只留下庞德率领一群死士坚守,随后也被关羽俘获。

相比于禁的直接投降,庞德表现得更加激烈,他不但不降,还要怒骂刘备等人,最终以死明志。



很多人因此责怪于禁,怪他手握七路大军,却选择不战而降,简直有损大将风范。

但从结果来看,于禁也是无奈之举。

当时关羽一共收编了于禁三万多人,由此可见曹军此次南下人数不会低于三万。



如果只是三千人,紧急向北方寻找一些粮草是可以救急的;但对于三万人来说,粮草被洪水冲走是非常要命的。

士兵们饿上一两天还行,一旦四五日没有粮食的供给,极容易引发兵变。

到那一刻,别说于禁主动投降了,这些魏军也会主动投降的。



在洪水的浸泡下,樊城也变成一座水城,城中建筑也开始垮塌,无数百姓死于非命,堪比人间地狱。

就连曹仁的亲信都劝其尽快逃离,樊城已经不能再守了。



此时的关羽声势十分强盛,周边无数绿林好汉归附于他,还有很多地区的官员主动投诚,愿意为其效忠。

按照这样的发展,关羽夺下樊城指日可待。



但事与愿违,事情还是出现了转变。

首先是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是汝南太守,他说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樊城没那么容易垮塌。

而且关羽也没那么多兵力攻打樊城,他俘虏的三万曹军只会加剧粮草消耗,形不成战力。



第二个站出来的人是孙权。

虽然孙曹二人刚刚经历合肥之战,正势同水火,但刘备和关羽的快速崛起,还是让孙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大部分读者眼中,刘备是匡扶汉室的“大英雄”。

但在东吴眼中,刘备就是言而无信,借荆州不还的阴险小人。



之前孙刘合作,那是忌惮曹操引兵南下。

现在曹操势弱,刘备起势,孙权想要活下来,就要开始联曹抗刘,防止蜀汉一家独大。

而曹操也想到了这一点,许下江南之地,让东吴入场参战。

面对孙曹联手,关羽能否顶住压力?



败走麦城

在俘虏于禁三万大军后,荆州粮草也开始告急。

荆州东南是吴国,东北是魏国,大片沃土都被这两方势力占据。

多山地的荆州,自身产的粮草难以养活这么多人,只能从益州方面借粮。

可现在又恰逢雨季,山路难行,益州粮草难以运出来。



再加之这两年汉中大战,益州的粮草也消耗殆尽,供养荆州驻军已经十分艰难了。

现在突然多出来三万降军,这完全超出了蜀汉的供给能力。

如果关羽心狠一点,将这三万降军屠戮殆尽,然后再趁机南下或许还有机会。



但杀害降军的事情,刘备阵营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就这样,关羽只好强夺孙权放在湘关的粮草,用以补充军队每日消耗,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只是经过关羽这一番操作,孙权也拥有了起兵攻刘的理由。



到这一刻,其实孙刘联盟早已解体。

但在关羽看来,他怀疑过孙权可能不站在自己这一边,但他没想到孙权已经和曹操站在了一起。

东吴为了迷惑关羽,吕蒙还主动称病退守建安,一副不插手襄樊之战的样子。



随后,吕蒙利用关羽的仁义,使用“白衣渡江”之计,迷惑了蜀汉众人的视线。

随后,曹仁与孙权联手攻打关羽,前后夹击,顺利击败关羽大军。

在这次大战中,获利最大的便是曹操,他不但解了樊城之围,还击溃了孙刘联盟,一箭双雕。



而孙权也获益匪浅,不但夺回了荆州,还将关羽这员大将斩杀,除掉了一大祸患。

可惜的是,本来日渐衰落的魏国,在孙刘相争下,再次获得喘息机会,也为后来的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襄樊之战最大的两个输家是于禁和关羽二人。

于禁本是曹军大将,但为了士兵不枉死,选择主动投降,反而消耗掉蜀汉粮草,加剧曹刘分裂。



虽然从后世角度来看,于禁的“功劳”并不小,但对于当时的曹军来说,这种不战而降的行为太恶劣了。

而于禁也就此失势,最终在一片骂声中,以死谢罪。



而关羽看似开局作战非常顺利,并俘虏三万大军,长了蜀汉士气,可谓是立下“丰功伟绩”。

但仔细想想,在夺下汉中后,蜀汉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而并非贸然出兵,徒增压力。



关羽俘虏三万士兵后,为了补给粮草,先是压榨了益州,再是夺取湘关惹恼孙权。

他费尽心思养活这群曹军,最后人家又重归曹军阵营,徒做嫁衣。

非但如此,也因此丢掉荆州,败走麦城,引发后续夷陵惨败,可谓是最大输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