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灯笼俏。”红红的灯笼是中国人春节不可或缺的节日印记。随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灯笼也迎来了销售旺季。

宫灯,起源于东汉,盛于隋唐,因进贡宫廷故名“宫灯”。被誉为“中国宫灯第一村”的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屯头村的宫灯生产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

走进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悬挂着不同样式的宫灯,大街上摆放的灯笼配件更是随处可见,装着发往全国各地灯笼的快递车不时快速驶过……

穿骨架、套灯罩、捋金条、贴祥云……在屯头村全景宫灯厂生产间,十几个工人不停地忙碌着,每个环节仅需几分钟,不一会儿一个个圆滚滚的大红宫灯便完工了。随着灯笼数量不断增加,在他们身后,已是一片红色的“灯海”。


12月13日,屯头村村民正在赶制藁城宫灯。 河北日报记者 杨明静摄

今年58岁的白会平是屯头村远近闻名的宫灯制作手艺人,也是全景宫灯厂的负责人。进入12月份以来,他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早上五点就要起床,整理当天订单、安排生产材料、查看生产进度、调度装车发货……一直要忙到晚上十一二点,“累并快乐着”是白会平每天的状态。

跟随白会平走进全景宫灯厂展厅,红纱灯笼、国潮宫灯、木雕宫灯等不同系列百余盏宫灯悬挂在房顶,让人目不暇接。

“早些年藁城宫灯可没有这么多品种,销量和影响力也比较小,但随着宫灯工匠们在传统技艺基础上的不断升级和创新,现在可大不一样了。”白会平自豪地说。

白会平介绍,生产工艺上,传统红纱宫灯以前主要是竹条骨架,质量和长度不易统一,改为现在的钢条骨架后,由机器统一切割,品质更有保障。同时,注塑机、喷绘机的广泛应用,也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从以前一天只能生产几十只,变成了现在五人协作一天能组装上千只灯笼。此外,宫灯的功能也更加丰富,一盏走马灯仅灯光变化就可以有二十余种,还可以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播放音乐,花样十足。

不断设计创新更是让藁城宫灯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我们成立了宫灯文创研究院,并与河北师大、河北工业大学开展校地合作,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研发出国潮宫灯、工艺旋转宫灯等文创产品。同时,还通过举办藁城宫灯全国文创大赛,集思广益,吸纳网友们的金点子。”白会平说。

目前,藁城宫灯已经有18个系列300余个品种,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作为藁城宫灯协会名誉会长,白会平十分自豪,“只要你在市面上看到的,我们都能生产,还可以根据需求量身定制。”

不断“上新”,让藁城宫灯越来越走俏,销路也不断拓宽。

“我们每年不仅派出多组厂家到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推介,还连续两年举办宫灯产业博览会。今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宫灯产业博览会,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近万名客商前来洽谈、选货。”屯头村党支部书记白理伟介绍。

在传统销路拓宽的同时,搭乘着新电商的快车,藁城宫灯网络销售也“实力出圈”。

“我们这款宫灯有十余种不同的规格,适合多种场合使用,不仅五年质保还赠送精美礼品……”走进该村电商直播基地大楼,直播间内主播正在热情介绍最新款的走马灯。

“进入我们的直播间,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藁城宫灯的文化内涵,还通过对制作工艺的展示,让顾客感受到藁城宫灯的精美。”该村直播达人苏云广介绍,刚刚过去的“双十二”,他的店铺销售十分火爆。

一盏盏灯笼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让宫灯生产变为该村支柱产业。

屯头村全村共有2000多户村民,从事宫灯及相关产业的就有1800余户。“可以说有90%的人都在宫灯的产业链上,涉及生产、销售、外加工等每个环节。电商卖家达到1000余家,覆盖国内多个电商平台。”白理伟介绍,近年来,屯头村的宫灯年产销量超过一亿对,年产值20亿元左右。

“产业带动效果不断外溢,宫灯生产辐射带动周边9个乡镇,8万余人再就业。”白理伟介绍,“明年,我们还将继续做好宫灯研发升级,打造宫灯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藁城宫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样品已经给您寄过去了,如果没问题我们就安排生产了。”采访中,每过几分钟就要被白会平的电话“打断”。

电话那头是来自黑龙江一家冰雪旅游景区的订单,为做好春节假期的氛围营造,他们定制了3000多盏不同样式的宫灯。“临近过年,旅游景区和新春活动的宫灯订单还在不断增多。”白会平介绍。

“天上北斗星,人间藁城灯。”全国每10盏宫灯中,就有8盏产自屯头村。火红的宫灯不仅点亮了浓浓的年味,成为全国人民春节的“氛围担当”,更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河北日报记者 杨明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