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追溯到三千多年前。面对殷商的威胁,垂暮之年的周太王忧心忡忡。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久久盘亘不去:让十分贤能的三子季历继位,并让他和商朝大奴隶主贵族通婚,以实现周、羌联盟,从而建立起牢固的统一阵线。这样也能保证贤能聪慧、颇有王者风范的孙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能够顺利接替执政,继承王位,达到发展壮大周部落,从而推翻商纣王朝的目的。

周太王的大儿子泰伯和二儿子仲雍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理解父亲的苦衷,为顾全大局,给弟弟让位,兄弟俩悄然离开陕西岐山下的周原,经过了千山万水,来到了被称为“荆蛮”的江南地区。

当时的江南,正处蛮荒之地,举目所见,茂密的森林覆盖着起伏的丘陵,平原上湖荡棋布,河网稠密,芳草摇曳,野兽出没,一派原始荒古的景象。他们尊重当地风俗,毅然“断发文身”,与土著居民融为一体,开发了江南,带来了中原的文明,并且建立了吴国。这就是著名的“泰伯奔吴”的故事。孔子曾经说过:“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有关泰伯奔吴的落脚地,亦即泰伯当时所奔之“荆蛮”到底在何处?史学界一直争议不断,《史记》中也没有记载。到了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却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趁机灭国,于是我们知道了吴国的终点,但却始终不知道吴国的起点。吴国是商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也是吴文化的源头。可是初创的吴国究竟在哪里?

2007年的夏天,一个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了中国考古界:在江苏丹阳,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的吴国古城,这也是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吴城!

于是,丹阳葛城,一座堙没在杂草灌木丛中的吴国古城遗址,赫然闯入人们的视野中。


这是一个位于丹阳珥陵东南6公里的偏远乡村,多少年来,当地的村民被一道厚厚的土墙包围着,在里面劳作、生活。直到1976年,村民们搬离了围墙。为了种植,2001年,围墙被推倒了。之后这里人迹罕至、杂树丛生。

没想到,没过多久,一波又一波的考古专家来到了这里,然后一个个对这里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考古价值极高。那是掩映在葛城树林中的一个神秘地带。一个高出地面4米左右的台地,四面环水的大土墩,中间洼,四周高,只有西边还残留一段城墙,它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20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虽然“葛城”几乎从地面消失,但古城的轮廓依稀可见,护城河清晰可辨。只不过,曾经高达10多米、宽约24米的城墙,已经被杨树林替代,至今仍然有约50米的城墙伫立地面,只不过地面高度只有7米。

考古专家认为:以城墙来看,这里只是内城,西周时这么大的内城规格已经很高了。和现代城市不同,古代的城有城有廓,即内城和外城,“筑城以守君,造廓以卫民”,普通人不可能住在内城里。葛城的形制很独特,水和城环环相套。根据种种迹象推测,葛城可能有三层水三层城,总面积在4平方公里以上。这种水环城、城环水的结构和后来发现的常州春秋淹城一样。目前发现的吴国城址有安徽的南陵牯牛岭城、芜湖鸠兹城以及江苏的高淳固城、溧阳平陵城、武进淹城、无锡阖闾城、苏州吴大城,但是这些城址都建于春秋时期,而葛城的年代最早,建于西周。

1

200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两次组织人员对“葛城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葛城遗址有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早中晚三期城墙,每道城墙外都有与其对应的城壕。是一座东西长、南北宽,不太规则的长方形城址,东南西北均有城门,城门宽约6米左右。四门之间有断续存在的东西、南北向道路,宽3至4米。城墙宽18至40米不等。城内西北角探明一处东西长22米、南北宽18米的红烧土堆积。东西门以外一、二道壕沟之间均有宽8米左右的道路。遗址还发掘出200多件陶器,三个青铜戟刺以及磨制的石器。丰富的出土文物有力地证明了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先人在这里生活和生产。

经过考古专家、学者对该遗址地形地貌和地面遗存、遗迹分布现象的分析,初步判定该遗址为西周中期至春秋末期的古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就在对“葛城”的调查取得重要进展时,在与葛城相距不远的地方,又发现了与葛城同时代的另两处古城址,这就是珥城遗址和神河头遗址。

2

葛城遗址、珥城遗址、神河头遗址,三处遗址仅相距千米,组成了丹阳吴国城址的一个壮观景象。

珥城遗址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大型台形聚落遗址,文化层遗存有红烧土块、夹砂陶炊器、泥质灰陶、几何纹硬陶器等,纹饰见有绳纹、云雷纹、方格纹等。


神河头遗址是一处方形大土台,是与葛城城址在长时间内有关联的祭祀遗址,对研究吴国礼制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处大型人工堆积的祭祀神台,从西周早期使用至战国早期,比葛城的历史还要长。神墩的中心有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祭祀坑,深达3米,围绕着它还有数十个小祭祀坑,坑内出土的有鬲、罐、豆等盛器和炊器,祭坑内有非常多的火烧痕迹。在大灰坑的中央,一把青铜剑孤独地斜插在土里。这是吴国的祭祀场所的首次发现。一般的城是没有资格举办祭祀活动的,这证明了以葛城为主的丹阳吴国城址的规格之高。专家称:神墩是罕见的一大发现,不仅对吴国礼制的研究是考古学上的第一次发现,而且在中国商周时期的礼仪制度方面也是极为少见的发现,为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素材,意义非凡。

通过对出土陶器的分析,可将葛城文化遗存分为三期:早期为西周中晚期,中期为春秋前期,晚期为春秋后期,三者之间连续无缺环。经与江、浙、皖地区同类吴文化遗存对比,可推知丹阳葛城古城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延续使用时间最长、规格最高、面积最大、保存状况较为完好的吴国城址。其时代从西周延续至春秋,贯穿整个吴国历史。通过葛城遗址,可以追寻吴文化的发祥之谜以及太湖流域人类的迁徙之谜。文博界众多专家经过论证,一致认定:葛城遗址可称作 “吴国第一城”。


3

2013年5月,葛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着,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以丹阳葛城文化遗存为主要内容,反映丹阳历史文化的纪录片《吴地话丹阳》。


原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 ,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认为:“从建筑史上来说,‘吴国城址’(葛城、珥城遗址)的发现也是了不起的。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它填补了东南部地区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一个空白,它的价值非常高。从发掘的陶片、青铜器残片看,它的规格是很高的,是一个政治活动中心,从建筑上来看,筑城的技术含量很丰富,价值很高。”

围绕考古发掘和专家论证,有关丹阳葛城遗址的发现不断浮出水面,这座历史最悠久的吴国城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是巨大的,它所留下的太多的谜团正等待人们去破解。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