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一座码头城市,南北融合,东西荟萃,因水而生,因水而盛。提起美食,其最著名者莫过于过早。有人甚至说,真正的老武汉人,在家里从来不吃早餐,都是来外头过早的!而且,高低板凳,枯着坐,才正宗!

放眼江城林林总总的过早,除了热干面、三鲜豆皮、牛肉粉面,老一辈人最喜欢的莫过于是三鲜面,自老武汉人熟悉的福庆和始,这碗粉一度风行上个世纪90年代的街头巷尾。为什么叫做“三鲜面”?一般来说是,木耳、黄花菜、香菇三样“素鲜”。如果有“肉三鲜”,在汉阳一带,那必然是圆子酥鱼瘦肉片。

2024年12月17日,作为汉阳美食的代表,华珍圆子于CCTV-2《回家吃饭》栏目精彩亮相,传承人袁灯勇做了一道过早小吃——圆子酥鱼三鲜粉,从解剖活鱼开始,经剁肉糜、炸圆子、炸鱼块,最后将这一碗具有“鱼米之乡”特色、烟火气十足的美食,展现给了全国的食客,令人看了无不食指大动。

1、汉阳的早上

提起“有鱼有肉”的武汉圆子,吃法多多。有人开玩笑,“圆子有100种吃法!”对此,袁灯勇说,“这绝对不是夸张!我自己都可以做给大家三十种!”然后,他掰着手指头,一一给我列举,烩圆子、圆子酥鱼三鲜锅、圆子丁炒饭、蒸圆子、圆子腊肉煮豆丝……



不过,在汉阳蔡甸一带,是早餐饱腹也好,是临时有密友来访也罢,家常而温情的做法少不了圆子酥鱼三鲜面。小锅煮面条,多给几个大圆子,加一大块炸鱼,多把黑胡椒,然后添几根青菜叶子,有条件讲究点的可给木耳黄花菜香菇,过早最佳。试想料峭的冬日,一碗面端上,浓郁的黑松露气息扑鼻而来,汤汤水水下肚,整个人都暖洋洋的,如置身大理街头,太阳洒在身上,好一个光明世界。

圆子酥鱼腊肉煮豆丝是另一个选择,腊肉先入锅滋出油,圆子与大蒜蒜白同炒出香味,加入冷水,下豆丝开煮约一刻钟,再加入当日炸好的酥鱼,最后放的是青绿的蒜叶。如果是冰箱冷冻的酥鱼,那就要事先过油复炸,以免提前放入豆丝汤中,导致煮浓变形。

清晨醒来,睡醒惺忪,牙没刷脸没洗,家家的煮豆丝端来,放假的那个小孩子一骨碌起身,终于不再赖床了,因为他晓得再多睡一刻,那诱人的煮豆丝便会眨眼错过啦!



如果说圆子三鲜粉面是江城的“古早”遗存,那烫饭便是不少老武汉人已渐行渐远的记忆。

看过电视剧《繁花》的吃货,大概忘不了夜东京的宝总烫饭,一小碗泡饭,六碟小菜,就可对付一餐,这是属于上海人的味道。上海烫饭的汤底很简单,其实就是开水隔夜米饭,源于旧时燃料的重要,暖瓶开水的珍贵,以及上班族快节奏的生活……不过,泡饭的小菜也很重要,家中最简单的是油条皮蛋腐乳花生米,后来丰富者则有宁波黄泥螺、榨菜丁、酱瓜、萧山萝卜干炒毛豆、玫瑰豆腐乳、什锦菜、大头菜等等。



在武汉,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人们,每逢春节,大家吃的并不是春节联欢晚会中所说的饺子,而是独有江城自己特色的烫饭,多半是藕汤做基底,各种节日剩菜往里头加,毕竟过年菜品种类多,人们剩的也多,诸如牛肉青菜等等,花花绿绿,营养丰富,少不了的必然有圆子,加入一枚,寓意团团圆圆。

有趣的是,春节时候的圆子一定要整颗放进去,不能动刀切,否则要挨父母的打,“圆子怎么能切!?”从美食角度来讲,圆子切一下,可以更好地用油来滋一下,增香提味,但注重吉祥语的中国人有着自己的传统观念,“团团圆圆,圆圆满满”,切了,就像“梨”一般,“分离”了。

2、升官渡圆子的代表,华珍圆子

寒风吹彻,油锅一起,圆子一炸,年味就到了。

区别于北方猪肉馅的酥炸小圆子、潮汕闽南的鱼丸,武汉圆子南北融合,独成一派。湖北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称,淡水鱼鲜全国第一。老一辈的说法是,猪肉比鱼肉贵,所以聪慧的汉阳升官渡人就把鱼身上最好的部位拿来做圆子,并兑入一定比例的猪肉。

“武汉做圆子的千万家,黄陂有圆子,江夏有圆子,汉阳也有圆子,但在升官渡,袁氏门族是头一个做圆子的。”年已七旬的华珍酒楼袁德华老师傅说。



华珍酒楼,创办于1995年,创始人袁德华,凭着圆子、酥鱼、卤菜组合的“吉祥三宝”,成为武汉三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中,“大宝”华珍圆子更是一绝,是汉阳美食界的活招牌。

每家圆子都有自己的配方,但食材肯定是万物之本。在老袁看来,鲜鱼是一切的本源。他严格把控鱼的选择,一律择优选取八斤以上的大草鱼,进货的鱼好不好,他眼一瞄、手一摸,便知其品质如何,“图聊撇,要不得!”



坐拥大江大湖,大概没有比湖北人更热爱吃鱼了。武汉人吃鱼有一句口诀,鳙鱼吃头,青鱼吃尾,鳊鱼吃边,喜头吃籽,鲤鱼吃皮,鳜鱼吃花……

古代厨师精通“庖丁解牛”,而水乡之人擅长剖鱼。在央视《回家吃饭》紧锣密鼓的拍摄现场,袁灯勇带来了三条八斤以上的鲜活大草鱼,用盛满水的大盆装着,在徒手抓取备用时大鱼做了一次最后的跃动,水花溅起。



在袁灯勇看来,这条大草鱼全身都是宝贝。鱼红,就是鱼脊背上的那一条红肉,用来做肉圆;鱼白,最好的部位,用来做鱼圆。鱼头鱼杂呢,不能浪费,可以煮火锅,丢入几个鱼圆子,白白嫩嫩,特别好吃。留下的鱼架呢?可留起来炸鱼块!袁灯勇提示,解剖鱼,注意鱼架要少采鱼肉,不要剔肉太干净。这样炸出来的酥鱼,才有厚实丰美的鱼肉,否则只会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边角料。

猪肉的选择方面,精选新鲜优质品牌五花肉、前夹肉、后腿肉,甚至是刚割下来有“温热”的手感,坚决不用速冻肉。袁灯勇告诉我,“以前老一辈做圆子,猪肉的标准是六瘦四肥,一吃一包油;现在人们追逐健康,嫌肥了,逐步改为七分瘦三分肥。”



食材选择之外,手艺人要“看天吃饭”,因时制宜。袁老师傅会根据季节和肉质的特点,及时调整配方比例,让圆子的“鲜”“嫩”“弹”达到他心中的极致。

东亚民族热爱油炸物,不管是日本的天妇罗,还是武汉的面窝、鸡冠饺与圆子,油温把控是重中之重,外表炸太酥太黑不行,内里温度没有到位,太生太嫩也不行。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招。有鄂籍厨师透露,炸圆子要六成油温下锅,八成熟出锅,出锅时圆子是偏白色的。待到二次复炸才算圆子全套工序完成!“圆子不能炸的太抛,而是要有韧劲口感!这是老手艺的标准!”而且,好吃的圆子要复炸,“圆子第一次是断生,第二次为了激发肉香,并不是为了表壳起酥。”

华珍家也有自己的妙招,“翻炸圆子要从锅边入手。圆子一翻抛,就要翻;如果炸狠了,就会发黑,必须是金黄色。”炸圆子时,需用华珍特有的超大笊篱及时翻动,让圆子受热均匀。这样炸出来的圆子,像一个个金黄色的乒乓球!弹性十足!吃起来呢,“外头酥松脆,兜里软润滑”,要人唇齿留香,秒回童年。



我是北方人,每逢除夕大年夜,温柔的妈妈化身为家中大将,率领我们准备年夜饭,包饺子、炸圆子、炸藕夹等。我最喜欢的声音,除了热闹的春晚好戏连台、爸爸在小院放响辞旧迎新的鞭炮,便是妈妈在大案板上剁肉馅的铿锵之声,然后是油炸之味,最后是妈妈将一颗还未摊凉带有余温的圆子偷偷塞进了我的嘴巴,牙齿咬到圆子咔嚓作响的悦耳之声。自那时我就晓得,不管是饺子,还是圆子,要想做得好吃,肉一定是用刀剁出来的,如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而圆子一定趁热吃。

“像儿时啊,趴锅台抢着吃圆子的那种味儿!就对了!”提及自家产品,袁老师傅说。

3、融合之地,烟火日常

在谈及楚菜时,业内有一个说法,“鱼米之乡,蒸煨擅长,鲜香为本,融合四方。”其实,不光是大菜,武汉的小吃亦是颇有特点。2023年,央视《中国米食大会·湖北篇》来武汉做前采,在四季美汤包吉庆街店,当提及武汉小吃,尤其是过早,我想到了概括词儿,“有米有面,干湿搭配,南北融合,碳水炸弹。”

进入年底,武汉炸物也是自成一派,而最具特色者当属以汉阳升官渡为代表,旁涉太子湖、龙阳湖、老金口等的汉派炸圆子,肉糜中猪肉与鱼肉并重,鱼肉的比例甚至远高于猪肉,讲究一个字“抛”。



争渡争渡,渡在何处?升官渡,早年是汉阳的一个重要渡口,由此出发可抵达奓山、硚口等。根据地方方志记载,升官渡原名盛观渡。从前,古汉阳地势低洼,湖泊河网交叉众多,往来交通以水路为主,升官渡便是由南进入武汉的咽喉要道。

湖水回流,水草丰美,饵料丰富,多有小鱼小虾与藕荡子。水边人家以打渔为生,市场上售完分拣好的渔获,还会留下不少产品。鱼多了,就要想办法将鱼加工处理,彼时还没有冰箱等冷藏技术,人们采用腌制、油炸等方式来保存食物,从而产生出将鱼肉兑入猪肉中的炸圆子、纯洁如玉的鱼圆子、变废为宝的炸鱼块、飘荡着阳光味道的腊鱼,以及由此衍生的三鲜暖锅、财鱼焖藕等等。



三鲜暖锅,其实就是木耳黄花菜香菇调味,圆子酥鱼入锅,与过冬的大白菜同煮,宜酒宜饭;财鱼焖藕呢,是湖北挖藕人最熟悉的一道菜肴,以前属于度荒年饱肚子的菜肴。袁老师傅说,“要选荡子里的土财鱼,二三斤的即可,不可过重,跟细细长长的野藕一起焖,口感最佳,鲜美无双。”由此来看,“梦里水乡”一样的升官渡,大体上跟现在的“美食孤岛”潮汕一样,外地人看“鱼饭”等新奇特,而本地人不过只是一碗烟火,一份日常罢了。

袁老师傅年轻时候是乡村办酒的一把好手,而武汉的酒席上一定少不了圆子、炸鱼块。袁老师傅女儿玉米告诉我,每次到村里人家吃酒席,要她印象最深的还是桌上的圆子,一大盘子,金灿灿的四喜圆子,如狮子头一般。酒席上吃不完的菜肴,用半干的荷叶一包带走。她记得儿时的年夜饭,桌上一般都有藕汤、炸圆子、红烧鱼、腊鱼、腊肉、粉蒸肉等,没有“八大碗”的说法,但菜肴数量肯定有“八大碗”之多。

还是一个小女孩的她,最期待的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炸圆子。在她的童年往事里,感觉整个村子都弥散着圆子浓郁的香味,承继了宗族炸圆子配方的袁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一般都是腊月三十炸圆子,我奶奶主厨,配料,我爸爸(袁老师傅)负责活圆子料,我们小孩子就围在旁边候着,快熟了,一边吃一边等,到了年夜饭时,大家都吃饱了。”



武汉民俗文化研究者葛亮先生记得他儿时家居汉口巷子里,“家里有两种炉子,一个是小炉子,烧煤油的,用来简单下碗面;炸圆子要用箍铁皮的大炉子,先用木柴条儿引火,然后填入煤饼,旺火烧起来,油锅热起来,圆子开炸啦……汉口的圆子是小圆子,瘦肉多,大圆子不好炸,费油,肥肉会提前分割,拿来炼油,那个年代油水比较稀缺;炸鱼块要少一些,一般用来做烘鱼腊鱼;炸翻饺呢,会多一点,随炸随吃。”



春节讲究不能动刀,炸圆子一做就是一批,用竹编的筲箕装,或者是竹篮子蒙一个纱布罩儿,放在厨房或者靠窗边阴凉通风处摊凉,有客人来,就抓几个,随吃随取,做成烩圆子、三鲜锅、圆子面等。后来,读书求学之故,她在上海定居,沪上人家年饭餐桌吃的是狮子头,里面并没有鱼肉。为了解妹妹的“莼鲈之思”,每年袁灯勇都会快递寄送一些到上海,这一份年货手信,牵起了上海与武汉两座城市的兄妹情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蕾故乡。彤彤,祖上四代是安徽人,后来祖父一辈曾在西南联大读书,于上海成婚,辗转全国,最后定居武汉。她家的年夜饭,有着荟萃四方的特点。爷爷奶奶会做一大鼓子熏鱼和一大鼓子烤麸,分别用搪瓷盆子装着,这是上海风味。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初五不兴到外面吃饭,哪怕天寒地冻,大家就拿熏鱼烤麸当凉菜吃。有一年,香港的亲戚还带来了火鸡,家里多了一盘火鸡沙拉,这是欧美风味。汉派炸圆子呢?临到过年,爸爸妈妈负责操持,孩童的她呢,就围在炉子边上,一边看炸圆子一边吃。





与升官渡圆子相比,黄陂的圆子更趋向北方炸圆子,以猪肉为主,入口肉香十足,但口感会柴一些。在吃席方面,同样很讲究。老杨是黄陂人,他告诉我,当地酒席菜的主角鱼菜,最起初是用鲤鱼,后来就慢慢用武昌鱼,现在多数都用鲈鱼,或者鳜鱼。其他菜呢,酥鱼骨头炸一碟,花生米油炸搞一盘,腐竹胡萝卜丝一拌,黄陂三鲜肉圆鱼圆鱼糕炖一锅,十几个菜。最后,搞一个银耳汤收尾。除此之外,还有一道很特殊的甜肉,他们叫红糖粉蒸肉,三角形的肉,把米粉一炒,加红糖一起蒸。这道菜,必须等到炸鞭了,再开盖!

2024年新年前夕,闻哥家中,他为我们展示了一次圆子腊肉煮豆丝,用的是华珍家的产品,配一小碟片哥自带的腐乳,加入一点糍粑,豆丝煮到粘稠,融入腊肉的香味,圆子整颗不切,烟火香浓,好生喜欢。



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举办,在十二点倒计时那一刻,全国人民开始了春晚吃饺子的跨年之夜,武汉人除夕的餐桌上,给圆子吃烫饭,便少有影踪了,但庆幸的是,我们依然可以在华珍吃到地道美味的三鲜圆子粉面,唤醒沉睡的早晨;我们还可以慢慢悠悠地下厨做一碗腊肉圆子煮豆丝,怀念一去不复返的匆匆岁月,怀念一荤一素的父母温情……

作者:舒怀

图片:舒怀、孟老师、钱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