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是一种人生的导向。它犹如无形的灯塔,指引着人们的生活态度与实践方向。一个人有怎样的境界,便会过怎样的生活。境界,影响着他的行为选择,爱好,甚至审美,最终映射为他的整个人生轨迹。

中国古人常以“胸襟”“胸次”“怀抱”“胸怀”来形容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它关乎内在的心理状态;而“气象”“格局”则指向外在的言谈举止、待人态度及生活方式。

这种虚无缥缈的“胸襟”与“气象”,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且能够被他人感知。



冯友兰先生曾回忆,初入北大时,他第一次拜访蔡元培先生。仅仅步入办公室的瞬间,便感受到蔡先生“光风霁月”般的气象,那份温和明净的氛围,似乎充盈了整个空间。

这种气象,不仅是个人精神的外显,更是内在境界的折射。

人生的三个层面

一个人的人生,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日常生活。


这是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俗务。琐碎而乏味,却是人生的基石。俗务虽平淡,却不可或缺,是支撑生命最基本的部分。

第二层面,是工作与事业。


每个人为了生活,都需要一份工作。这是支撑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核心层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事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内在价值的体现。人生的意义之一,便在于通过事业对社会有所贡献,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第三层面,是境界与审美。


与前两者不同,这是一种超越功利的存在。审美与境界,赋予人生以诗意,让生命从庸常中升腾出灵动的光辉。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人生不仅是柴米油盐的日常,更应有诗和远方。”



没有审美活动的人生,是残缺的;没有境界追求的人生,是苍白的。审美虽无直接的功利价值,却是一种精神必需品。它不仅为生活增添色彩,更能从根本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成为内外兼修的动力源泉。

审美与境界的交融

中国美学认为,境界与审美相辅相成。境界指引一个人如何选择他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而审美活动则反哺人的境界提升,使其更加深邃辽远。

人生不仅在于成就事业,更在于拥有一颗能感受美、创造美的心灵。当我们在纷扰的俗务和繁重的事业之外,寻得一隅静谧,与山水对话,与诗意相拥,这才是真正丰满的人生。



最终,境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塑造的。它藏在柴米油盐间,也隐于一朵花开的静谧里;它通过审美升华,通过选择延展,最终成为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纷繁的世事中,于生活的烟火气里,活出属于自己的境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