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长江文化

巧梭慧针织画卷

长江流域纺织文化


中国古代服装面料以天然纤维为主,由此产生的纺织文化源远流长。长江流域面积广袤、气候条件多样,动植物种类丰富,可用作服装原材料的纺织纤维很多。几千年来,长江流域的纺织文化几经演变,名品迭出,与黄河流域的纺织文化一起,构筑起中华纺织文化殿堂。


▲传统缂丝工具

图源:视觉中国

特别策划

洞庭之畔,古镇人家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洞庭湖目前分为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东洞庭湖三部分。其中南洞庭湖接湘、资二水,沿着湘江、资江两岸分布着众多古镇。这些古镇因洞庭湖流域的航运便利而兴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洞庭古镇文化。


▲洞庭湖流域示意图

制图:木易

1

铜官镇


铜官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南洞庭湖尾部,临江近湖,得水运之便利,最后通江达海。所以从唐代开始,铜官窑陶瓷产品能够远销东南亚,最远达到非洲,开辟了真正的海上丝绸之路。

到铜官镇,除了山上的那些龙窑和各种瓷器厂要去看看,山下面的古街要走走,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石渚长沙窑遗址。在唐代,中国的陶瓷有“南青北白”之谓,北方产白瓷,南方产青瓷。长沙窑作为南方青瓷的代表,创造了中国瓷器史上许多奇迹。


▲唐朝长沙窑青(白)釉褐(绿)彩瓷壶,南京六朝博物馆藏。

图源:视觉中国

2

靖港镇


靖港曾经是湖南最繁华的米市,是望城、长沙、益阳、湘阴、宁乡等多地粮食的集散地,也是淮盐主要经商口岸之一。湘江边的铜官、丁字湾、乔口、靖港四个千年古镇之中,因靖港的战略地位与曾发挥的水运枢纽的作用,使它显得特殊和重要。

靖港是一个天然良港,也是湖南四大米市之一,但它更是军事要地。千百年来,靖港扼守南北通道,既是省府门户,也是通江达湖(洞庭湖)谋求天下的必争之地。


清末民初,靖港共有粮行 50 余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著名的粮行有杨广兴、达顺祥、升昌、恒顺、杨广顺、泰丰祥、裕和祥、大顺祥、福盛、景大10家,其中最著名的是杨广兴行。

图源:视觉中国

3

小淹镇


安化自古为黑茶之乡,黑茶从最先的毛板船运往益阳,越洞庭,达汉口,到清代时已走得更远,往来祖国大西北各少数民族地区。小淹镇成为万里茶马古道的起点,成为安化历史上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白沙溪茶厂所在地,被誉为黑茶之源。

万里茶马古道,把闭塞的山区和广大的世界连结为一体,没有小淹古镇,没有大名鼎鼎的白沙溪黑茶,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是小淹成就了万里茶道,也是黑茶成就了古镇。


▲小淹镇的采茶季

摄影:贺迪

4

临资口


湖南境内有四条大河,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三湘四水之谓正基于此。其中,湘江和资江在临资口交汇,形成一段新的大河景观,河道开阔,如天河直注洞庭尾闾。

这段不长的河道直接辟开平原与村落,形成两岸相望、众船摆渡的地理环境。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晋时期,临资口即已人烟稠密。起初,临资口只是渔民与排估佬临时歇脚之地与晒网的水乡旮旯。经过明清两代到民国时期漫长的历史演变,临资口镇规模不断扩大,最鼎盛的时候,数百家吊脚楼鳞次栉比,临水而建,沿河岸高低排开,绵延数里,蔚为壮观。



▲今日临资口(上图)与绘制还原的临资口旧景(下图)

供图:汪鹏

5

杨林寨


杨林寨毗邻临资口,这个名字延续近千年,从来没有变过。杨林寨地名的由来,有两种版本,都非正史记载。

一说自古以来此处方圆百里遍地都是合抱的古柳和老杨树,荒洲无际,野鸡野鸭成群,百鸟栖息,硕鼠、兔子、野猪为患。过去渔民和附近的乡民,偶尔来此狩猎肥美的野鸭和野兔,以改善清贫的生活。因为荒无人烟,又在南洞庭湖滨湖平原上,每到兵荒马乱之时,常有江洋大盗和湖匪出没,一般人不敢靠近。遍地老杨树,加上人迹罕至,偶见盗匪隐匿,因此乡人呼之为杨林“寨”。这个“寨”字,有结寨为王、扎营筑寨的意思。


▲南洞庭湖来了天鹅

图源:视觉中国

第二个版本有些野史或传说的味道,我倒觉得有一定真实性:南宋初,农民起义领袖杨幺在此地扎营寨起兵造反,别看这儿是海拔最低的地面(平均海拔高 24~26 米),最高点杨林寨 28.9 米。整个滨湖平原地势平坦,虽然不险要,但地理位置重要。出东面、北面可深入洞庭湖;出南面,遍地荒芦老柳是伏击或潜藏的好去处;往西则可以驻湘江、资水之险,扼守要冲。生活在附近的老人们,都比较认同杨林寨地名源于杨幺起义的说法。

6

城陵矶


城陵矶南坐巴陵,北向荆州,揽江控湖,锁钥半个天下,是自古兵家必争之险隘,商旅必经之巨埠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城陵矶也是湖南省通江达海的江湖第一门户。

如果说岳阳自古以来是湖南省水运交通的总枢纽,那么,城陵矶则是岳阳的咽喉所在。城陵矶矶头濒临江岸,南北处于东风湖与芭蕉湖两湖之间,面朝荆江,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接,以城陵山为柱,燃行岭为制高点。城陵矶突起于江湖交汇口,具有抗冲与分流的作用,常年不淤不冻。


▲城陵矶新港附近的洞庭湖大桥

供图:王凡

城陵矶在商代即建有彭城,是湖南出现得最早的城市之一,此城在城陵山之半腰,《水经注》上称之为“故城”。规模虽然不大,却依山俯湖,踞守在长江与洞庭交汇点上,应该是战略上布防的需要。也就是说,城陵矶作为江、湖第一门户,它所发挥的作用,从商代就开始了。

流域映象

洞庭湖洲上的芦苇刀客


你见过洞庭湖洲上的芦苇工吗?几十年来,每年秋冬时节,他们像候鸟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向芦苇荡,就地取材,搭建窝棚,数十人结团而居。每天过着最简单的生活,干着繁重单一的工作。一把弯弯的镰刀在手,就像高明的理发师一样,将芦苇荡梳剪得干干净净。他们是洞庭湖芦苇产业的脊梁。


20世纪80年代后,洞庭湖区当地人有了更多赚钱的门路。芦苇收割主要由来自湘西、四川、贵州等偏远山区的农民工包揽,他们如同候鸟,会季节性地出现在洞庭湖区。每日清晨,这些来自外地的砍苇人们会带着茶水和中午饭菜赶往芦苇场。弯弯的镰刀,是他们唯一的工具,这些砍苇人因此被称为“刀客”。





割苇季节,芦苇工们会在芦苇荡里利用芦苇搭建窝棚,芦苇荡是他们近几十天的生活圈。有的芦苇工为照顾孩子,也会带着孩子住在芦苇窝棚里。洞庭湖的芦苇荡也成了这些孩子们的幼年记忆。到了雨天,割苇工作不能进行,他们会在窝棚里围着火炉聊天,看看手机,这是他们全部的生活乐趣。



芦苇工们的早饭和晚饭在芦苇窝棚解决,中午会在芦苇荡中吃午饭。他们每人每天交伙食费十多元,收割队安排专人做饭或轮流做饭。

水文化之旅

婺源自然保护小区

古树构筑的生命秘境


在江西省婺源市,很多古老村落都设立了自然保护小区,重点保护村落周边的古树林,以及在此栖息的以白腿小隼和靛冠噪鹛等罕见鸟类为代表的生物。这些保护小区的古树林,本是村落的水口林。


▲婺源晓起村,一只白腿小隼正盯着一只飞翔的蝴蝶。这种中国体型最小的猛禽,一般以小型鸟类和昆虫为食。

摄影:梁勤


▲婺源一处村庄村口水口林中的古樟树。

摄影:张银泉

记忆

川江上的救生船



长江自四川省宜宾市起,经重庆市至湖北宜昌这段,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川江”。川江航道,尤其是长江三峡弯曲狭窄,滩险水恶,船毁人亡的情况不时发生。为了航运安全,明清两朝地方政府在川江急流险滩处都曾设置过救生船,俗称红船。

江河美文

河流的名字



真视听

如果让你进入我的梦



万玛才旦,导演、编剧、作家,在他 54 年的人生当中,创作了大量小说和艺术电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是中国少有的“作者导演”,其电影作品以小说创作为基底,深受藏地文化的影响,被称为“藏语电影新浪潮”的开拓者。今天,我们谈论万玛才旦的小说和电影,既是缅怀致敬,也是试图还原出万玛才旦作为作者角色的样貌。


视频来源:刘鸿伏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邮发代号38-383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王旭辉 王芳丽

美编:周伊萌 李静怡

校对:段海英

审核:任 红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4年第10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