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玑巷,位于广东省韶关南雄城北部偏东,地处梅岭与南雄县城之间。

珠玑巷并不长,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不过1500米左右的样子。

但是,行走珠三角,和当地居民聊天,他们几乎都会说:祖辈是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而来,他们把珠玑巷奉为自己的宗族发祥地。


史料显示,从秦代开始,珠玑巷就已经成为岭南与中原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继而上升为梅关古驿道上最重要的驿站。

彼时,大量南迁中原汉人扶老携幼,长途跋涉,历尽艰险之后在珠玑巷聚族而居。然后再向珠江三角洲、港澳、海外等地区继续迁移。

“南来车马北来船,十部梨园歌吹尽”。珠玑巷商运勃兴,极盛时期,每天往来客商达千人,沙水湖上楼亭歌榭笙歌夜夜,珠玑巷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如今,行走在古巷,感受历史变迁,不经意间总会看到两侧居民大门上贴着不同姓氏祖居的红纸。当地朋友介绍说,在岭南深处的这条巷陌里,汇聚了183姓。


那么,南雄珠玑巷始祖是谁呢?

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在他的著作《广东新语》中记载:“珠玑巷名,始于唐张昌”。

珠玑巷原名敬宗巷,张昌家族七世同居,家庭和睦。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朝廷为表彰其孝义,赐他一批珠玑宝贝。为了避唐敬宗的名讳,敬宗巷便改称“珠玑巷”。

梳理珠三角的一些族谱,会发现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最初的时候,珠玑巷只是家族的迁徙地之一,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家谱上写到,自己的祖先来自珠玑巷。

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与明朝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有关。

这种情况下,那些中原迁徙而来的人们,或者当地土著,为了溯源、填补家族历史记忆空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接受珠玑巷移民传说,而珠玑巷也很自然地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祖居之地。

另外,从明朝永乐年以来,也出现了重修族谱的现象,大量台阁文人族谱序繁兴。

这些族谱,很多时候在话语逻辑、语言表述方式、谱系构成等方面类似,族谱功利化书写、接续情况也时有发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