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有缘咫尺近,亲历篆刻宗师展。
安吉彰吴斜阳柳,金玉双峰香雨亭。
人杰地灵天造物,缶翁声誉贯神州。
少年学印有奇志,国破家亡苦难中。
壮年报国出山海,大聋归隐超山岭。
寻师访友图破壁,铁骨梅花真性情。
晚年一月安东令,弃官复投艺海行。
千年画坛重开笔,金石助力书画印。
扶桑印圣不虚名,十三高徒影随形。
大师作犬巡三户,晚生愿作后来人。




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齐白石书画院院长、国家注册一级书画鉴定师-汤发周先生说一个画家在成名之后,求画之人会接踵而至。出于诸多原因,画家在难以应付的情况下,就会找他人代笔。代笔虽是赝品的特殊形式,但说到底仍属赝品。吴昌硕最先为世人瞩目的是篆刻艺术,也可以说他在篆刻方面请他人代刀要早于在绘画、书法方面请他人代笔。吴昌硕在早年通过治印,与吴云、潘祖荫、杨岘、任伯年、胡公寿、蒲作英、任熏等人有“石交”,在这期间还没有代刀之事。




吴昌硕四十多岁时患臂疾,于是在他五十岁左右时治印情况有所变化,对于自己长期绝少治印的问题他也直言不讳。吴昌硕在七十一岁刻的“葛祖芬”印边款中刻道:“余不奏石已十余稳,今治此觉腕弱刀涩,力不能支,益信三日不弹手生荆棘。”他在同年又于“葛昌粉印”印边款中刻道:“余不治印几二十年,兹为祖芬先生仿汉官印之平实者,自视饶有古趣,然十指已痛,如进裂矣。”



那么吴昌硕于五六十岁时的篆刻作品多出自谁人之手呢?
(1)施酒
施酒,字季仙,系吴昌硕夫人。施酒之父施绶为贡生,善诗能文,施酒深受熏陶。自施酒与吴昌硕结婚后,在丈夫的影响下,施酒也逐渐学会篆刻与作诗,她劳务之余,聊以自娱,并为吴昌硕代刀刻印。1892年,施酒就在吴昌硕篆后刻“保初”印。
(2)吴涌
吴涵,号子茹,别署藏龛,系吴昌硕次子。他秉承家学,擅金石、书画,篆刻尤为见长,吴昌硕晚年许多篆刻常由他代刀。




(3)方镐
方镐,字仰之,生年不详,卒于1906年。蒲作英有印“蒲华”(图一二八①),该印边款刻有:“昌石篆,仰之刻。”(①为吴昌硕篆文仰之刻:②)为吴昌硕篆文并刻)据钱君匋的一位朋友讲,曾见过吴昌硕写给方仰之的一叠明信片,内容大多是委托代刻印章,信中写有刻印的数目、润资及交件日期。1896年,方镐成书《仰之印存》。
(4)徐星洲
徐星洲(新周),生于1853年,卒于1925年。1907年,“眉庵”印边款刻有“光绪丁未冬月星洲刻”和“大聋”。1908年,吴昌硕篆、徐新周刻“楚锾秦量之宝”印。1918年,徐星洲自刻印成书《耦华庵印存》出版。




(5)赵石
赵石,字石农,号古泥,江苏常熟人,生于1874年,卒于1933年。他初为药铺学徒,当吴昌硕发现他好篆刻后,将其介绍到沈石友家中观摹碑拓文物,其艺因之大进。他篆刻始学吴昌硕,后专攻封泥,并形成自家风格,故号古泥。1906年,吴昌硕、赵石刻“钟颖长寿”印。1929年,赵石刻印成书《拜缶庐印存》。
(6)钱厓
钱厓,字叔厓,号瘦铁,江苏无锡人,生于1897年,卒于1967年。他书画有奇气,篆刻初师郑文焯,后由郑得识吴昌硕。钱厓在吴昌硕教诲下,专为钝刀拟汉印。其佳作雍容大度,神隽味永。(未完待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