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齐白石书画院院长、国家注册一级书画鉴定师-汤发周先生说张大千的仕女画在人物画中占很大比重,尤以他中年最为突出。根据他一生中仕女画的发展与演变,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早期:
张大千早期仕女画从各方面来看均比较单调,以仿华喦为主(图四一、四二、四三),也有的线条近似唐伯虎(图四四),都属于写意仕女画。这一时期仕女图的背景基本为柳、梅、竹等。所画仕女肩部不明显,身态细弱,多着素装。人物线条流畅而柔美。画观音多用复笔,多为水墨画。



二、中期:
仕女画的演变与人物画一样,自四十多岁时有追唐溯宋的迹象,画风为之一变,如张大千在四十二岁作的工笔《新浴粉面图》(图四五)中的人物线条已有宋人风范,自他从敦煌回来后,,仕女画风基本定型,如四十多岁作《执扇女郎》(图四六)、四十六岁作《披衣观书图》(图四七)、五十岁作《白描仕女图》(图四八)。直至张大千六十岁左右,仕女画才又演变为减笔。张大千在这一时期工笔仕女画上乘之作不断推出,如《杨妃上马图》、《番女掣庞图》、《番女醉舞图》、《龙女礼佛图》、《春困图》、《梦会图》、《并蒂图》、《凤箫图》、《摩登女郎》、《鱼篮大士》、《纨扇仕女》等。



这一时期的仕女画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笔仕女的衣纹匀细,笔笔中锋,为铁线描。(二)服装色彩艳丽脱俗,雍容华贵。(三)仕女面相端庄,设色淡雅,正如他所说:“画仕女时,面部设色不可太浓,什女必须脱俗恬淡,有飘飘然之感。”(四)仕女面部有唐人遗风,体态丰满,肩部明显,文而不弱,气质高雅,更具现代女性美。张大千曾说:“凡美人者,一等:肥、白、高;二等:麻、妖、骚;三等泼、辣、刁。”他笔下美人均属“肥、白、高”的一等美人。(五)也有写意仕女画问世,但画风不同早期。关于仕女画的健康美的问题,张大千说:“近代因为中国国势衰弱,而画家所画人物,尤其是仕女,无论仇十洲也好,,唐伯虎也好,都走上文弱一条路上,多半是病态的林黛玉型的美人。…………所以现在写美人的,也都注意到健美这一点了。”如他五十一岁作《减笔贵妃出浴图》(图四九)、五十二岁作《工笔穿纱丽印度少女》(图五O)、五十五岁作《现代女士》(图五一)。




对于张大千这一时期的写意仕女画,要特别注意画风的变化,出现了郭清狂、吴小仙的画风。他在四十岁作的《仕女倚修竹图》中题道:“戊寅(193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夜阑,秉烛读黄莘田《香草笺》,拈此为仁泉老长兄作画,顷刻而就,张之壁间,颇似吴小仙、郭清狂笔墨,吾兄视之或不以为妄否? 笑笑!弟爰。"他在四十二岁作的《仕女》中题道:“古人无作减笔仕女者,惟吴小仙、郭清狂偶发寄兴。然尚病其粗犷也。予此作并用唐子畏、张大风笔法,略得幽娴之致。”张大千大概认为用狂放的笔法画男性尚可,但用于仕女画有失美感,故兼用了张大风、唐子畏的笔意。
三、晚期:
仕女画明显渐少,而画风也明显有别于中期。晚期什女画为写意,线条老辣,多用复笔。所画什女多为背影或侧身(图五二),多为素装。(未完待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