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快快帮|南京“乐高活动中心”突然闭店,家长称涉及140多名孩子百万课时费)
春节假期刚过,位于新街口的南京乐高活动中心突然闭店了。据家长初步统计,涉及140多名孩子,费用超过100万,有的家长今年1月刚缴过费。2月8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该门店负责人,对方表示,已经离职,不方便接受采访,其母公司电话也没人接听。“乐高教育”方则称该店乐高教育品牌授权已到期。对此,秦淮区科技局表示,计划召开家长代表见面会,商议解决方案。
家长:年后突然闭店,负责人也不露面
家长提供的缴费证明,还剩余74节课未上
夏女士是这家机构的学员家长,2024年6月,她给女儿报了“3+探险家”乐高课程,96个课时,费用原价17280元,优惠后10475元,还赠送8个课时的Demo课程。
从去年6月份到年底,她带孩子上了30个课时,春节期间培训班正常休课。2月5日,很多家长突然收到通知,乐高活动中心关闭了。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了机构老师们2月6日发在家校群里的一则通告,称“特别遗憾的是,公司在没有任何告知的情况下,突然在2月6日宣布关停南京校区。作为员工是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行为的,这种做法完全置学生、家长及员工于不顾。我们校区所有员工在知道公司的情况后,也做过努力想找到投资方来接手校区,以及在自身收入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尽可能帮助家长多消课减少损失。但给到我们的压力让我们无法再正常上课开展工作。目前依旧拖欠我们两个月工资没发。”
节后机构老师发在群里的公告,表示要和家长一起维权
夏女士说,她的大儿子就是在这里上课培训的,上了三年时间,一直感觉还不错,所以让女儿继续在这儿上课。女儿今年3岁,课程一开始是乐高积木,后期会学习编程等。
在某社交平台上,还有不少反映同样问题的帖子。一名家长称,儿子在南京乐高活动中心上了两年了,去年9月续了课包,现在还剩48节课。她在年前发现某平台上机构页面变成“歇业关闭”,问了老师,说是临时调整,年后正常开课。“结果节后第一天,收到了老师的信息,意思是这家机构跑路。”
目前家长们已经建群统计损失。家长代表之一朱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初步统计有140多位家长,涉及剩余学时费用超过100万元。
据了解,2020年9月起,南京乐高活动中心正式开始运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该门店的负责人李校长,但是拨打手机无人接听,记者给其发送信息询问闭店情况及后续处理方案,李校长称“不太方便”,原因是自己已经离职,而且民警也调查过了。
品牌授权到期,家长质疑机构隐瞒继续收费
门头已改成“乐岭活动中心”
2月8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新街口某商场,找到了原乐高活动中心,现场大门紧闭。原来的乐高活动中心的牌子已被遮盖,新贴上去的门头是“乐岭活动中心”。在前台后方的墙上,贴的也是“乐岭活动中心”。
据家长们称,这家培训门店的公司名称为南京腾岭科技培训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是上海乐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同一人。此外,上海乐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方是岭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现代快报记者拨打了上海乐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登记的号码,但无法接通。在查询乐岭教育的公众号时,记者发现该公众号运营方显示欠费。
2月12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拨打了“乐高教育”校外中心专线,热线人员表示,他们最近接到了乐岭教育南京门店很多学生家长的电话,都是反映门店突然关闭问题。上海乐岭教育获得的乐高教育授权,已经在去年12月底到期,合作协议没有续签。目前,乐高教育在国内暂时没有授权门店。至于家长的诉求,他们会向乐高教育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家长拍摄的南京乐高活动中心此前的样子,墙上还是“乐高”字样
朱先生说,2024年底,他家孩子报名参加了乐高官方2025年的FLL比赛,这是乐高官方的一项机器人设计、搭建、编程竞赛,光是比赛报名费、材料费及集训费用就有4700元,加上2025年续课续费,一共花费1万元。但在今年1月21日晚上,他突然接到集训授课老师的微信,说是南京这家机构因为乐高官方授权的纠纷,被查封了。在此之前,他们也听说乐岭教育的授权出问题,多次询问南京机构负责人,都被告知“没事,处理好了”。
据另一位家长反映,她家是在今年1月份刚缴的费。她怀疑,门店隐瞒授权问题继续骗家长交钱,之后又玩闭店消失,他们已将相关情况反映给了警方。
据了解,类似门店关闭的,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地都有发生,在某平台有网友称,在去年12月底,乐岭教育在上海所有的乐高活动中心门店就关闭了,但是也存在费用无法退还问题,家长们已经维权几个月了。
秦淮区科技局:将召集家长,商议解决方案
目前家长们也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了情况。秦淮区科技局就此回复称,经了解,乐高活动中心因品牌使用到期、场地房租拖欠问题导致闭店,科技局已约谈机构负责人,督促培训机构妥善解决。科技局已着手研究相应处置方案,涉及问卷统计学生课时、剩余费用情况,计划召开家长代表见面会,商议解决方案。同时,工作人员也建议家长,可以通过司法程序等进一步争取自身权益。
朱先生表示,目前家长们还在继续统计损失,后续将通过对话、诉讼等方式继续维权。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孙玉春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