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档案为凭。由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兰台藏珍》,带你重温档案文献遗产中的江苏记忆。今天,我们一起打开《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韩国钧《朋僚函札》档案。
江苏省档案馆接收保管处副处长 张丽萍:
这是江苏省档案馆珍藏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韩国钧《朋僚函札》档案,其中这封信是梁启超写给韩国钧的。韩国钧字紫石,所以梁启超尊称他为“紫老”。
“紫老惠鉴:前接清谈,快慰无量。别后赴沪,昨夕始归。讲学社公函别呈。既承我公大力相赞,能以日内饬所司交弟收寄最感。”
这是一封一百多年前的信件。1921年,东南大学正式挂牌。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校长郭秉文先后邀请了国内外众多名流学者前来讲学。1922年夏,梁启超应邀来南京讲学,期间就暂住在东南大学成贤街宿舍内。
离宁之前,1923年1月6日,梁启超特意致函时任北洋政府江苏省省长韩国钧,留下了这封信函。
信中,梁启超阐述了他办私人讲学机关专以昌明东方文化为事的设想。他在信中表示“虽或不合时宜,然或亦振衰救敝之一助。”
信的末尾,梁启超写道:“我公为讲学社既蠲大惠,不敢复以此相渎,但述所怀,以就正耳。手此,敬请勋安,不尽。”
梁启超与韩国钧见面时聊了什么,之后韩国钧又是如何回复,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封信函以及它的来龙去脉,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梁启超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向韩国钧吐露期望通过提高国民民族文化意识来增强民族自信心的思考和探索。
书信,尤其是重要政治人物的往来信函,往往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韩国钧是江苏省扬州府泰州海安镇(今江苏海安)人,中国近代政治家、史学家,一生历经晚清衰落、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多个历史时期,先后在江苏等多个省份官居要职。抗战期间,他还以八十高龄在野之身多方奔走,呼吁国共合作,支持新四军东进抗日。日伪军队曾包围韩宅,威逼利诱他出任伪江苏省长,韩国钧严辞拒绝,遭敌人软禁,最终积郁成疾,于1942年1月23日在忧愤中与世长辞。陈毅同志曾表彰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誉之为“民族抗战之楷模”。
韩国钧一生中,和他的“朋友圈”——诸多名流贤达、同僚属吏以及故旧知交书信频繁, 现存韩国钧《朋僚函札》档案信件的书写主体包括康有为、梁启超、黄炎培、陶行知、张謇、冯国璋、赵尔巽等700余人,涵盖政坛、文坛、学界、艺术界等众多界别。信件涉及话题内容则包括自述己身、学问商兑、人事请托、轶闻掌故乃至军政内幕、重大史事等多个方面。
事实上,韩国钧《朋僚函札》档案还可以称为是一部书法精品集。收入的书信全由毛笔手书,墨华光亮如新、真草隶篆兼具,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笔墨特色各呈异趣、各臻其妙,共同交融出近代中国绚烂瑰丽的书法艺术华章。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信函系韩国钧生前积存并亲自整理成册,真实记录了韩国钧的交谊往来,并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尤其是1913年至1937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实业、财政、教育、艺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于细微处呈现出这一时期社会发展、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是承载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重要遗存和精彩实录。
韩国钧《朋僚函札》现存1913年8月至1937年8月间的3500余件信函,共计57册。1987年,韩国钧后人将其捐赠给国家,由江苏省档案馆收藏。
笔墨随时代,往来鉴古今。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韩国钧《朋僚函札》档案,作为深入研究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和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历程的珍贵档案文献,必将在学术和文化领域发挥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