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本印有我围棋文章《群众联棋,其乐无穷》的书,终于冲破重重阻碍出版时,我的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老王的身影。因为那字里行间,都藏着与他有关的回忆。
早在书还未问世时,我就和他提起过,他笑着说不要我送,他要买。可谁能想到,当我满心欢喜地拿着书去找他,却得知他因病住院,之后又辗转去了养老院。这一路兜兜转转,近一年后,我才终于将书送到他手中。
回想起与老王相识,已是至少五年前的事了。那时还没有疫情,我居家办公一段时间后,常爱在下班或周末,去康健公园的围棋角凑个热闹。
也就是在那里,我遇见了老王。老王在康健围棋角可是个 “名人”,老一辈人都亲切地喊他 “小胖子”。虽已六十多岁,但他总是笑嘻嘻的,特别有亲和力。
他曾是江南造船厂的技术人员,负责抢修轮船,还经常出海。也正是在船上,他学会了下围棋消磨时间。因为有时会下彩棋,他的棋艺练得相当不错,还自称业余 5 段。
他也爱戏称自己是 “老浆糊”,可在我看来,他是个既精明能干又充满智慧的人。
在围棋角,老王一待就是 30 多年,和这里的很多人都十分熟悉。他也爱和我聊天,还总爱指点、教育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见人要多夸奖,往大的夸方向夸。” 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记得有一次,围棋角来了一位新老师,当得知对方姓 “关” 时,老王立刻笑着问:“是哪个关?关公,关帝庙的关?”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也让新老师一下子就融入了这个集体,不得不说,老王这情商是真的高。
对我,老王更是不吝夸奖。他总说我是 “某门女将”,有一次我不小心赢了他一盘,他更是直接封我为 5 段高手。当别人拿我和另一位教围棋的年轻女老师比较时,他还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比她水平高多了。
这些溢美之词,常常让我感到又惭愧又尴尬,可心里却也暖暖的,因为我知道,这是老王对我的认可和鼓励。
老王常和我聊起他的女儿。他的女儿一心热爱画画,后来还去了美国学习。老王嘴上总抱怨女儿房间乱、杂物多,母亲得帮她收拾,也担心女儿不找工作,只一门心思画画。可每次说起女儿时,他眼里的骄傲和疼爱却怎么也藏不住。
我总会安慰他,这样的女孩有自驱力、有目标,未来可期。我还会和他分享在静安区街道、里弄看到的画展,告诉他一幅画有时候能卖 3000 元,以后女儿既有艺术家气质,又能靠画画赚钱。每次听到这些,老王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老王看棋时,那叫一个直爽。只要看到他认为的臭棋,不管对方是谁,他都会直言不讳,大声批评,那气势,就像是见到了仇人一样,真真是 “嫉恶如仇”。刚开始,他也没少指点我下棋,可自从被我赢了一盘后,他对我客气多了,更多的是夸赞。不过,我知道,他心里其实一直都认可我的进步。
老王的智慧,也让我十分佩服。有一次,几个棋友在一起议论一桩巨大的贪污案,大家都义愤填膺,嬉笑怒骂。老王知道后,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这个有什么好说的?你们在他的位置上也是一样的。”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让大家瞬间安静下来,细细品味后,都忍不住夸他看得通透。
这五年来,和老王相处的各种琐碎小事,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次把书送给他,联系上之后,他说有机会还要再来找我们下棋。棋友们也都很关心他,盼着能早日再见到他。
一本棋书,承载着我和老王之间深厚的友谊;一段段回忆,串联起我们相识相知的温暖时光。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再一次在康健公园的围棋角,看到老王那熟悉的身影,听他爽朗的笑声,和他痛痛快快地下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