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网传杭州智力运动学校一9岁围棋棋手朱某鑫因长期遭父亲家暴殴打跳楼轻生。据悉,朱某鑫7岁时曾以九战全胜的成绩,获得“浑南杯”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幼儿组冠军,也是同年福建省围棋协会参加“烂柯杯”年龄最小的选手,后就读于杭州市智力运动学校学习围棋。
5月21日,福建省围棋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孩子当晚受了刺激跳楼自杀了,这是很突然的事情,而且他人在杭州学棋。他是个不错的苗子,但是谈不上是天才。孩子(轻生)应该是跟他家庭关系有关,他家庭破碎父母离异,他父亲对待孩子可能粗暴了一点,挺可惜的。”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听说其他家长在比赛中,也看到他父亲因为孩子输了棋,对他拳打脚踢,家长也当场劝诫他,也反映过(家暴问题)。”对此,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智力运动管理处围棋科一工作人员称:“我们这边不是负责这块业务的,不了解这块情况。”截至目前,杭州智力运动学校暂未对此事作出回复。
这几年,孩子轻生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而且,从轻生的这些孩子介绍来看,“优秀”的孩子比较多,不管是成绩方面还是个人特长方面。正是因为“优秀”,所以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这也让小朋友从小就有一种莫名的压力,哪怕有时候考个98分都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力,那2分不应该错,长期的压力得不到释放,最后就走向了轻生。
不过,最近有两个通报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两件事情发生相隔不到2周,发通报不到一周,都是因为管教孩子,进行打骂,最后致孩子不幸离世的。
2025年5月8日晚,浙江温州瓯海区郭溪街道辖区居民郑某某,在家中管教女儿胡某某(9岁) 时,对其进行训斥打骂,致使胡某某受伤,后经送医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2025年5月18日,山东青岛,当日16时许,父亲王某元(35岁)在家中管教打骂儿子王某某(9岁),致其受伤并于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这两起事件,再加上 围棋棋手朱某鑫的跳楼,我觉得,作为家长,真的应该好好想想,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又需要做什么?
当我知道自己当父亲后,除了开心,更多的是身上的责任。我一直在想,我应该怎么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绝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从古至今都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龙”和“凤”的标准也不一样了。就像《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说的那样,360行,行行出状元,社会分工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势,有自己的成就,成为自己行业里的“龙凤”,但另一方面,高育良还想让自己的子弟祈同伟再上一个台阶。也许这也是一个矛盾体,看别人家的孩子时,永远可以看到对方的优点,等到自己家孩子时,那就是要求达到自己的要求。也正是因为这样,教师群体的子女压力更大,因为他们的父母是老师,有着天然的更高要求。
有网友说,作为家长,要问问自己,当自己小时候的时候,希望父母是怎么样的父母。现在自己当父母了,那就按自己小时候的标准去做。这一点上,我个人还是不能认同。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小朋友,在学习和玩之间做选择,会选择玩。家长对于孩子的引导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当下的问题是不少家长只是所谓的“管教打骂”,而没有更好地做好“教育”。
我认为,作为父母,“打骂”可以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是要有分寸。一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打骂”,我认为是孩子做了没有原则或再三强调的问题时,适当的打骂是可以的。比如说谎,如果发现孩子说谎,第一次纠正,第二次强调,到第三次还是说谎的话,那就可以“打骂”了。二是“打骂”的轻重和方式,小时候,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打不能少。当然,这里的打不是乱打,比如说,打手心、打屁股还是可以的,其他部位,我个人认为是不能打的,特别是头、身体等要害部位。
我们经常说,现在的小朋友跟我们那个年代不一样了,确实是这样,因为网络的发达,让小朋友早早地接触了这个“社会”,我们曾经可能要十四五岁才知道的事,现在可能七八岁就知道了。所以,作为父母,我们更要学会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说网络(电子)游戏,其实想下,我们小时候也是有网络游戏的,只是没有像现在这样方便,直接在手机上可以玩,但我们小时候也经常会偷偷地去网吧或游戏厅玩。包括现在,很多家长自己本身也是在玩游戏的,那么,如何去避免孩子不玩游戏呢?
我想,这个是不能避免的,也没有必要去避免,包括用手机,刷视频等等,这些都不可能通过禁止而去让孩子不上瘾。禁的背后,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好奇,想尽一切办法去使用手机,去刷视频,去玩游戏,之前也有报道说孩子存钱偷偷买手机,有的学生通过以租代购的方式去使用手机,甚至有学生偷钱去买手机等等。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好地引导,合理去规范孩子使用手机,比如说把使用手机时间作为奖励。
对于我来说,在这方面可能是更加地“开明”,当我儿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4岁半就开始让他接触手游了,六岁的时候和平精英、王者荣耀已经操作很厉害了。通过游戏,一方面我让他学会了团队的合作,另一方面让他明白了输赢的意义,情绪稳定的重要。还有刷短视频,没有营养,但是,短视频的中一些骗局我让他提前了解了,比如说刚开始他经常会跟我说有人送手机,中大奖什么的,通过这些实际的案例,我给他讲背后潜在的风险。我也会经常在朋友圈记录跟儿子的生活,我想,不管是等我老了,还是等他长大了,再去翻看朋友圈的时候,一定会很有意义的。
当然,我想,如果家长有时间,我们要做的还是多陪陪孩子。如果你有时间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学习,看书,玩耍,那么,我想,他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玩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