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准吃货,关注“特厨隋卞”一年有余,本打算按照他的推荐逐个吃下去,没想到先吃到的是这位特级厨师和MCN的瓜。

5月19日,杭州一个9岁的孩子跳楼自杀,这个被称为围棋天才的男孩,仅仅因为输了一盘棋,就被父亲踢得爬不起来。有其他家长反映,这个孩子身上总带着伤痕,经常面色凝重,这个不配为人父的父亲,常常因为输一局棋就对孩子拳脚相加。

在杭州男孩出事的前一天,青岛另一个9岁的孩子,被家长管教打骂,受伤后抢救无效。

把时间再往前推一个月,辽宁,一个拿过信息奥赛第一、并且进入省代表队的高中生跳楼身亡,父亲在所谓“悼文”中说“你失去了所有快乐”,“很多你不喜欢的事,都是在为爸爸妈妈在做”,而且他居然知道孩子“每天都在煎熬,多次暗示爸爸妈妈,你很想去找你的世界”,还在毫无悲痛地扯什么孩子“就如灵童附体”,“心中的魔丸开始萌动”。

逼死孩子的父母经常见诸媒体,新闻都不再新鲜。

有个关于心理医生的段子。家长问医生孩子的病情,医生说孩子抑郁倾向很严重,有厌世心理。家长说,“我知道,可是已经高三了”。医生耐着性子解释,孩子已经有自残行为,并且有结束自己生命的意愿,这时一定要减轻压力。家长说,“我知道,可是已经高三了”。

网友评论,“在很多家长心中,生命有轮回,高考只有一次”。

对孩子寄予厚望,并且用不近人情的方式来规训的虎爸虎妈们,只不过用孩子的成功来掩饰自己的无能。自己放弃希望之后,便想用孩子的成绩来拯救自己溃败的人生。但凡有一点能力,用在自己身上,都足以给孩子个家底和榜样。把权力欲释放在孩子身上,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耻辱。

然而,我们偏偏盛产这类父母。我极其讨厌的一句话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直接定义了父母与子女的天然统治权和所有权。有人辩解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对子女的出发点是关爱和保护”,我呸!当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时,便可以为所欲为,或者做出出格的事也可以被原谅,这是何等荒诞的逻辑。

父母对孩子拥有绝对权力,这种错误的观念,是这些“父母”最后的遮羞布和庇护伞。说是遮羞布,因为他们丝毫不以为耻,精神压迫、言语侮辱、肆意打骂都变成了父母的管教,不仅得到豁免,甚至让他们生出一些无耻的自豪来,仿佛自己是天下最尽职最“爱”孩子的父母,在打是亲骂是爱的幌子下肆无忌惮。说是庇护伞,是因为这种事本应由公德和公权力介入,但往往被围观者和公权力忽视。试想杭州那个父亲,因为孩子输了棋而立刻暴力相向,已经不止一次,而围观的家长、赛事的组织者似乎都没有意愿或者能力干预,公权力在面对打孩子的问题,往往是训诫一番。在路边打伤人要坐牢,在家里打伤孩子却没事,哪有什么清官难断家务事,权力与暴力的结合如同令人上瘾的鸩酒,一旦开闸就不可收拾。在“父母”这个温情外衣下的恶魔,总是难以得到及时制止。

电视剧《大明王朝》里引用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并延伸出天下无不是的君父一句,这便是嘉靖的真正心思,这是一种天然的、不受制约的权力链条。在为你好的外衣下,包裹的不是温情,而是权力。

父母爱孩子,便给孩子自由,尊重他们自己的生长规律,而不是变成虐待狂和控制狂。而我们不能总是事后才唏嘘花季生命的陨落,父母对孩子的惩戒一旦过度,就不该息事宁人,应该有社会工作者介入,并且随时警惕父母的行为,必要的时候采取强制措施,从这些不配为人父母的人手中,早点救出孩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