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晒”出2024年广东省博物馆成绩单。《广东省2024年度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在2024年观众数量排名全省前五的博物馆中,深圳南山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分居第二和第五,接待人次分别为680.47万和369.00万。

为什么一座新兴城市的博物馆这么受欢迎?深圳文博圈究竟掌握了什么流量密码?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顶流”展览搬到家门口

在超高人气的打卡背后,是深圳在文博领域的一系列高质量展览。它们不仅吸引本地市民观众多次参观,也是赢得外地观众口碑的核心文化产品。

在深圳博物馆,现有11个常设展览,系统展示深圳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史、馆藏古代精品文物和自然标本,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参观需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主题展览,与深圳的城市发展历程与城市文化特质相符,开中国当代史陈列先河,引领全国,作出示范,“深圳改革开放史”“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接待了大量党政团体、外国元首政要、港澳台参观团、各地旅行团等,社会反响积极。

南山博物馆2024年展出的专题展览包括“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珍藏西方人物画展”“太阳的子民——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万历那些年——万历文物主题特展”“传统之茧——欧亚大陆民族文化中的丝绸”“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有美玉于斯——山西周代出土玉器展”等,将“顶流”展览免费搬到市民家门口,“吸粉”无数。


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大馆合作

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大馆合作,是深圳文博圈的一招妙棋。

深圳博物馆一方面依托全国文博单位丰厚文物资源,举办丰富多样的主题展览,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也与美国、意大利、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墨西哥、捷克等多个国家合作,历年引入精品文物和艺术品展览20多个,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深圳博物馆今年“五一”假期,与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合作推出的“抟泥化万物——古代东西方文明中的陶瓷艺术展览”。展出267件/套陶瓷文物珍品,时间跨度近6000年,地域覆盖地中海沿岸、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展品规模和多样性在国内的同类型展览中都实属罕见,开展半个多月已吸引10万余人次参观。

南山博物馆也深谙此道。5月15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韶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现场,南山博物馆举办的“盛世爱情——意大利庞贝精品文物大展”,凭借其卓越的策展水准与深远的文化影响力,一举斩获第五届(2023—2024年度)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最佳国际合作奖。

而近期南山博物馆最火的当数深圳首个聚焦欧洲骑士文化的重量级特展“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仅仅开展的首个周末,就已参观人数逾万,门口从早到晚排起了长龙,目前依然参观人数持续攀升。


多元化活动“装”进篮子

如今市民走进博物馆,早已经不仅仅可以看展览。专家讲座、科普讲解、外出研学、艺术工坊,甚至天文观测,这些都已经被“装”进了博物馆的篮子里。深圳文博圈实施“博物馆+”战略,进一步释放了博物馆的创新活力。

记者从深圳博物馆了解到,该馆通过社会参与、跨界合作等方式,每年举办各类研学教育活动数百场。其中常年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环球自然日”系列活动,常年推出“深·博学堂”、导赏直播、学习资源包等线上学习资源,策划举办“深博之夜”特色夜场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夜间延伸。特别是2025年3月起深圳博物馆策划推出“展览进校园”活动,已举办68场,惠及师生近10万人次。这些馆校合作活动大大提升了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深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种各样的活动补充了博物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给观众带来更多新颖的参观体验,不断满足观众多元的文化需求。

文/王纳 阮元元 陈丹莎

编辑/倪家宁

(广州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