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
“我相信,用心守护的每一道皱纹都是在温暖未来的自己。”“祝愿每一对新人都能走过漫长岁月,依然深情相伴。”“我将继续做好孩子们的‘妈妈’,让更多残疾儿童健康成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5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四位来自全国民政系统的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女代表围绕“践行民政使命 增进民生福祉”进行交流。她们中有儿童福利工作者,有养老护理员,有社会救助工作者,还有婚姻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虽来自不同岗位,却有共同坚守,用热爱与专业,编织着温暖的民生保障网。
青春守护“夕阳” 让老有所依更温暖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社会福利院工作的12年里,“90后”邱丽芸服务了院内500多位老年人,陪伴了20多名老人走完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光。
“刚毕业那会儿,选择加入养老行业的我,内心其实很迷茫。”2013年,19岁的邱丽芸来到福利院工作,“当时,院内住着70多名特困供养老人,他们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子女赡养,福利院就是他们的家”。
邱丽芸坦言,每天都要重复给老人洗衣、擦身、喂水、喂饭,她曾一度怀疑自己选择护理工作是否正确。然而,渐渐地,当看到老人在自己的悉心照料下,身体状况一点点好转,从长期卧床到能坐起来,从依赖轮椅到能借助拐杖行走,从鼻饲进食到能够自己吃饭,邱丽芸找到了自己从事护理工作的意义。“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感受到他们对我的信任,我也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价值。”
2023年,邱丽芸带领护理团队创建了“邱丽芸养老护理技术能手工作室”,通过开展技能培训、送技下乡、居家上门服务、抖音公益讲堂等,为更多老年人送上了更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近年来,国家对养老护理人才日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令邱丽芸有了更强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她相信,养老护理职业发展前景广阔,会让更多老年人有尊严地安度幸福晚年。
以爱为“翼” 守护孤残儿童成长
“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就像是‘折翼的天使’,希望能通过我和同事们的努力,帮他们插上‘隐形的翅膀’,让他们的人生多一份光亮、多一种可能。”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医务科科长黄会青是一名基层儿童福利工作者,她的工作主要是为院内的孤残儿童提供医疗服务。
黄会青介绍,目前,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大部分是因为疾病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也有部分患有罕见病的孩子。32年的工作经历,让黄会青深切体会到,要照顾好这些孩子,需要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更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为了让患有罕见病的孩子能够及时治疗,我们一路攻坚克难,先后认识并诊断了地中海贫血、白化病等罕见病20多种,让精准医疗照进现实。”黄会青说。
这些年,黄会青看到过唇腭裂的孩子手术修复后嘴角露出的微笑,听到过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经过反复训练喊出一句“妈妈”,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孩子考学、就业,奔赴各自美好的人生。“未来,我将继续做好孩子们的‘妈妈’,和我的同事们一起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健康成长。”
扶危济困 为爱护航
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我们的职责就是落实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及时救助帮扶。”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晓霞,自2002年进入民政系统从事社会救助工作,一干就是23年。
这23年里,李晓霞和同事们走遍了每一个困难家庭,帮助他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这家的姑娘大学学费没有凑够,那家的独居老人突发脑出血住院以后没有人陪护,低保户做大手术医疗费用不足……一个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都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一解决。
婚姻登记中心是民政部门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主要负责办理婚姻登记、证件补领、婚姻档案查询等业务。上海市闵行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主任聂晶和同事见证过无数新人的甜蜜时刻。“我们的工作就是守护婚姻家庭的幸福,这就是我们坚守的动力。”聂晶举起一张照片,照片的一端,是一对刚在上海市闵行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领完结婚证的小两口,另一端是一对沐浴着和煦阳光,来公园散步的老夫妻。
5年前,上海市闵行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搬进了闵行文化公园,成为上海首个坐落于公园内的婚登中心。5年来,中心一共办理婚姻登记5.5万余对,举办过全市首个百人集体婚礼,承办过全国万人集体婚礼上海分会场的活动。
不仅如此,中心还设立了同心圆辅导室,免费为走在婚姻边缘的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情感管理等专业服务。袁晶表示:“未来,我们在规范婚姻登记服务的同时,还要加大家庭婚姻辅导的力度,带给当事人更多体验感和幸福感。”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