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期间和孩子们的团建活动 信息获取测试 夏令营复盘分析会 左右手协调测试

“去电竞俱乐部戒网瘾”,听起来像个段子。但这件事,正真实地发生在北京的一家电竞俱乐部。

最近,京东电竞俱乐部公布了一组数据:已帮助4000多名青少年成功戒除网瘾。

高强度陪练让不少青少年知难而退;电竞教练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职业经历,让“网瘾少年”意识到自己并不具备成为职业选手的条件;而在训练营中,原本自信的“天才”少年,在实战对抗中频频被碾压,最终直面现实、冷静下来……

电竞俱乐部,真能“用魔法打败魔法”吗?我们实地探访了一番。

遇“降维打击”网瘾少年称“再也不玩了”

在北京市通州区,京东电竞俱乐部因职业选手云集、氛围浓厚,成为电竞爱好者的“向往之地”;而一些家长则将其视为帮助自家“网瘾少年”的“救命稻草”。

来自河北的李女士特意带着15岁的儿子小飞(化名)来到这里,参加“职业电竞天赋测评”。小飞是一名初二学生,因为坚信自己有成为职业选手的潜力,便暂停学业在家打游戏。李女士说,过去半年里,全家一直在轮番苦劝小飞,“可他觉得我们是在耽误他的发展。”

一次在网上浏览时,李女士偶然发现一家俱乐部提供青少年电竞测评服务,测评由前职业选手负责,内容涵盖手速、反应、局势判断等7项能力,需提前预约。李女士决定带小飞来看看,“真有天赋就支持他,不行也好让他自己认清。”

测评当天,小飞第一次走进真正的职业环境,显得很兴奋,反复强调自己的水平不低,“我经常一打五,有职业选手的潜力。”但很快,他的信心遭遇现实冲击。

第一项是反应测试,需要快速点击屏幕中不断变化的圆点。开始时,小飞还能边做边聊,随着节奏加快,他逐渐跟不上,频频出错。“可能是太紧张了。”他低声解释。第二项是辨别颜色,要求从多个图案中快速找出唯一颜色的圆点。小飞操作越来越慢,脸色逐渐紧张,神情也变得不自然,“你们看着我,我发挥不好。”

几项基础测试下来,小飞的成绩远低于职业选手,差距达到十倍以上。他不服气地提出打实战,俱乐部也同意让他自行选择游戏。结果,在1对1的对战中,小飞连输几局,游戏画面不断变灰,他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不打了。”他猛的摘下耳机,扔在桌上。不到两小时,小飞的自信就被击碎,他低声说:“回去我就把游戏卸了,不玩了。”

测评结束后,工作人员单独找李女士聊了聊,表示像小飞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往往把游戏当作逃避现实的出口,也将赢得比赛视为唯一的价值来源。家长如果只是讲道理、反对,很容易陷入对抗。真正有效的,是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可以被认可的事情,从而逐步走出困境。

从教学到劝退俱乐部有“意外”发现

在俱乐部的教练看来,一个沉迷游戏的辍学孩子能在短时间内决定卸载游戏、放弃“打职业”的念头,并不罕见。过去10年,这样的“成功案例”已有4000多起。

“我们从2024年初起,专门设置了一块测评区,主要面向有‘网瘾’困扰的青少年。”俱乐部合伙人赵比尔介绍,这套名为“线下电竞天赋能力测评”的服务,在孩子看来是通往职业电竞的跳板,而在家长看来,更像是一场现实考验。

测评区分为手游区和端游区,配备高端设备,并设置有实时积分排行榜大屏。测评过程中,家长则在另一侧的半封闭隔间中,与测评师进行一对一交流。赵比尔坦言:“从功能上讲,这里更像一间‘戒网瘾’的诊室。”

其实,这种“转化”在俱乐部创办初期就已显现。2014年,创始人团队开设电竞培训学校,计划选拔并培养电竞少年,向战队输送以获取转会费。三年间,学校共接收了3000多名14至16岁的学员,但最终真正进入职业赛场的,仅有一人。

“那时我们意识到,职业选手不是光靠训练就能成的。”赵比尔说,99.9%的孩子会在一两周内被劝退。让他们意外的是,被劝退后,家长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希望孩子能继续留在这里接受辅导。

“很多家长怕孩子回去不死心,还愿意出钱,让我们帮忙劝劝。”看到这种真实需求,团队决定将培训方向进行转型:一方面继续提供专业训练;另一方面通过陪伴与规划,帮助孩子看清现实、调整方向。

第一期收费班招收了100名学员。开班不久后的一通深夜求助电话让团队至今记忆犹新。

2015年年初的一天,凌晨1点,合伙人李世念被电话惊醒:“老师,你跟我孩子聊聊吧,他在天台上要跳楼!”电话里风声夹杂着哭喊声。原来,少年小宇因父母断电制止其通宵游戏,情绪激动跑上了楼顶。

十四五岁的小宇早在贴吧看到学校的招生广告,心生向往,却被父母断然否决。在冲突升级后,他父亲拨通了李世念的电话。通话中,李世念报出自己的游戏段位,直言:“小宇,你只是‘白银段’,根本走不了职业这条路。”小宇其实自己也明白,只是在逃避现实。

沉默片刻后,小宇承认,自己因成绩长期落后而逐渐放弃学业,转而在游戏中寻找成就感。李世念给他开出一个“协议”:“你爸妈要是同意,就买票过来试训。能行就留下,不行就回去上学。”小宇这才走下天台,进入了培训班。

孩子主动退出每天“补刀”几千次压力大

“来参与训练的孩子,最开始都很兴奋,在这里可以随便玩,不但没有家长管,还有一群小伙伴一起。”赵比尔说。但正规训练和日常娱乐式游戏完全不同,职业选手的赛前训练往往需要强化基础动作和肌肉记忆,这与平时自己玩游戏的状态大相径庭。

例如,电竞游戏中最基础的“补刀”(在《英雄联盟》等游戏中获得金币的重要方式),在训练中,教练会要求学员每天成功“补刀”几千次。完成基础训练后,孩子们还要上理论课,并安排参加训练赛。

“既然是训练,如果表现不好,我们的教练也会训斥他们。很多孩子一方面难以适应高强度又枯燥的日常训练;另一方面在被教练批评后,也承受不住心理压力。”

双重作用之下,一些原本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孩子发现,在真正高水平面前,自己不过是个“菜鸟”。这时,教练往往会直言:“你这个水平还是回去好好读书吧。即便去上职业学校,以后也能找份工作。但电竞这行,你如果不是最顶尖的‘100’,那在竞争中几乎就是‘0’。”

最终,这个原计划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班,在开班两周后就已人去楼空。更重要的是,这些退出的决定,都是孩子们自己主动提出的。

从表面上看,高强度训练似乎会让青少年对游戏产生畏惧和厌恶,进而主动疏远它。但实际上,教练们并非简单地采取强制干预,而是以“曾经沉迷、后来转型”的过来人身份,通过讲述自身经历,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游戏。同时,他们还会从游戏的角度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更科学地理解孩子的行为,从而实现家庭与孩子之间的双向理解,真正帮助青少年走出“网瘾”困境。为了更专业地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俱乐部的一些教练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

虽然最初的出发点并非“戒网瘾”,但这项工作的实际效果确实让无数孩子重返课堂。学校一面墙上挂满了家长送的锦旗,无声记录着这些转变。其中就有小宇父亲送来的那一面——那是孩子经历“被劝退”后成功回归校园的见证,也是一个家庭最真实的感谢。

联合专业医院采用系统化干预方案

2017年,创始团队决定接受注资,专注于经营电竞职业俱乐部。

“从那时起,我们不再办学校,也取消了那些带有‘戒网瘾’效果的培训班。”赵比尔对北青报记者说。但多年来,依然有许多家长在官方平台留言,希望孩子能来“体验一下”。他解释说,那时候很多家长在留言时会隐藏真实想法,“可能是担心我们作为职业电竞俱乐部,会直接拒绝他们的要求。”

“只要多聊几句就能发现,这些家长其实是希望孩子能减少游戏时间,多花些精力在学习上。”为此,俱乐部每年都会举办电竞职业体验夏令营,专门接待这类青少年。

近年来,手游市场蓬勃发展,电子设备日益普及,青少年接触手机游戏的现象愈加普遍,接触者的年龄层也在持续降低。这一趋势直接反映在俱乐部的咨询接待量上——前来寻求帮助的家长数量持续攀升,俱乐部已专门安排人员负责家长接待与咨询工作。

作为团队负责人,赵比尔在分析大量案例后发现,青少年沉迷游戏主要集中在两类情况:一类是自认为游戏水平已达到职业水准,渴望成为电竞选手;另一类则因家庭关系紧张或学业压力过大,加之缺乏有效沟通,转而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慰藉。

基于这一现状,俱乐部于2024年重新启动了“戒网瘾”项目。该项目采用系统化的干预方案:首先开设线上家长课堂,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沟通方法;其次开展线下电竞能力评估,由专业教练团队提供客观评价与引导;最后定期举办电竞职业体验夏令营,让青少年在真实场景中全面了解行业现状。

线下测评是最直接有效的“劝退”方式。但由于每天仅能接待4组家庭,家长预约已排至一个月以后。

值得一提的是,俱乐部还联合北医六院等机构发起成立“防沉迷联盟”。据赵比尔介绍,他们通过实践总结出了8类网瘾情况,其中5类最为常见:

在青少年游戏沉迷问题的研究中,最常见的是职业认知偏差。许多青少年误将游戏爱好等同于职业能力,幻想成为电竞选手或主播。教练们会耐心讲解行业真实情况,帮助他们认清职业门槛。

其次是成就补偿型沉迷。这类情况多发生在升学过渡期的阶段,当学业排名下滑导致心理落差时,游戏便成为获取成就感的主要途径。

另一种常见类型是现实逃避型。青少年因校园矛盾产生厌学情绪,而家长的忽视或批评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逃避行为。与之类似的还有社交匮乏型,这些孩子在现实中缺乏朋友,只能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社交满足。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对抗家长型沉迷,这类青少年并非真正热爱游戏,而是通过沉迷行为表达对家长管教方式的抗拒。

至于其余三类网瘾类型,多涉及心理疾病,俱乐部通常建议由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疗。

“最初教练们也有疑虑,但看到孩子们重返校园、改善亲子关系,我们深感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赵比尔说。本版文/本报记者叶婉

统筹/林艳张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