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周,老南一直在外出差,从上海到北京,和私募聊,和业内聊,和客人聊。
聊到最后,总会自觉不自觉的,聊到子女教育上,尤其是当下卷到极致的环境。
01
老南平时喜欢看球,前几天被推送了个足球青训的视频。
一个地方青训教练,说最近特别郁闷,这两年他不容易挖到一个特别好的苗子,天生的天才球感,悟性也特别好,在场上明显碾压同龄人。
小孩家长就特别鸡,在训练外还安排了大量的比赛。教练劝过很多次,这个年龄段不适宜高密度比赛,很容易受伤,弄不好小孩就废了,但家长不听。
然后毫无意外,小孩受伤,直接废了,走专业路线是不可能了,家长就来退训,说以后要卷学习,报了一大堆补习班,要把前几年欠下,全部补上。
那个视频,从教练的表情,看得出无限的遗憾和伤感。但问题出在谁身上,想必大家都看地出来。
02
朋友圈还有个老阿里,浙大毕业的,前两天看她发朋友圈,一帮浙大阿里的聚会,都是妈妈,最后焦虑的是,自己的孩子,未来上浙大太难了。
还有个同学,是复旦的硕,前阵子也是给我算了半天,表达自家娃即使当前优秀水平不比自己当年差,但想进复旦也非常难。
可见国内当下小朋友学习的军备竞赛,已经卷到天际。
上周在北京,和个客人聊小孩教育卷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他和老南的观念倒挺一致:即国内当前的教育卷,是阶段性无法避免的,非常残忍,但又无可奈何。
这客人这几年做东南亚生意,说在菲律宾,看到很多小孩,那个笑容,是绝对纯真,无忧无虑,但都在平民窟。
毕竟在这样的国家,底层卷死了都很难出头,躺平就好。
而中国当下卷到好大学,未来就业、跨越阶级,还是有希望的,所以大家更愿意卷。再叠加东亚儒家文化,和科举传统的BUFF。
所以卷的背后,就是这个希望,如果有一天这个希望没了,卷也就自然结束了。
也因此,前几年ZF想通过打击教培的方式,减少卷的程度,但最终也无效,本质就是这个希望还在,即使这个希望的概率在快速降低。
不过这条路代价也很大,对小朋友也挺摧残,前阵子也是一个朋友,某一线城市,和我聊到他们区一年自残学生的数量,说实话反正吓到我了。
但人口众多,需求不足,科技条线还在追赶的背景下,卷是必然的。
03
但如果主动放弃卷,长期看也并不是好事。
22年,老南曾写过一篇《日本失去的30年,居然源于“宽松教育”?》。
文章里曾应用日本神户大学的一篇研究论文——《理数科目的课时数削减导致日本科研能力下降》,这篇论文认为:
日本科研能力下降的原因,并不是缺少经费,真正的原因,可能是科研人员质量的下降。
这背后就是1976年12月18日,日本文部省发布《关于改善小学、中学及高中的教育课程基准》,成为之后30年,日本“宽松教育”的方针。
怎么改的呢?感受下:
减少课时:小学到高中的总课时,从5821课时减少到5785课时;
减少内容:《中学指导要领》的册页从261页减少为123页;
减少学时:公立中小学,上课时间每周6天改为5天;
公立学校去重点化:按片区随机入学,不公布成绩,不进行排名。
老南还搜到一个段子:圆周率,3.14,日本直接规定为3。(老南真搜了半天,可惜没搜到教科书截图)
这也直接导致后来的互联网革命、新能源革命、包括这轮AI革命,日本完全追不上。
包括前阵子网上不少人说,中国因为限制游戏,所以没出英伟达这样的显卡。很多人反驳,那日本呢?游戏也没限制,显卡呢?
04
所以面对当下躲不过去的卷,应该怎么办?
一是卷娃不如卷家长,毕竟中国传统文化里,祖荫都是客观存在的。
如前阵子,有网友质疑网红王逸宸蹭妈妈金龟子的流量。她回怼:
“我妈这么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我蹭吗?”“您多努努力,您的孩子也能蹭您的。咱们要做强大的父母,为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话没毛病,只要不侵占公共资源,不侵害公众权利,不是拿着国家赋予的公权力,给子女牟利就没毛病。不少人追求的“公平”,是不劳而获的大锅饭。
如果小朋友真不是读书的料,卷出心理问题,真不值得。
二是知道卷的缺点,主动补短板。
如我前阵子写的《去私募尽调,谈到什么是优秀人才》中,提到的案例,中美优秀学生的差异非常明显。
中国的牛校毕业生,基础都非常好,尤其数学功底,很扎实,但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沟通表达上过于含蓄,进而会导致很多工作上的问题。
如很多问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会导致领导不清楚,你到底懂不懂,有可能实际并不懂,最后导致交易上的问题。
包括交易策略本身就涉及迭代,是需要群策群力的,但如果开会过程中缺乏沟通表达能力,就很难深度参与进来。
包括他们也发现,每次进来一批实习生,大部分人的思路,最终很容易被最会表达的人带走,这也是非常不好的。
逻辑上看,就是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更重视卷面分数,除此以外的能力是缺乏锻炼的。
当然应试教育是当下中国唯一的,相对公平的人才筛选模式,这也是没办法的,但这个缺陷,家长要平时多带着锻炼,以后上职场才会更有竞争力。
三是鸡娃也并非唯一出路,尤其当下纯卷分数的回报越来越低,更需要家长发现小朋友的天赋,如果真有特别的天赋,千万别浪费。
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案例就是典型,对于小朋友难得的天赋,完全暴殄天物了,非常可惜。
当然,如果的确不想卷,也没关系,只要自己想清楚,能接受就好。毕竟这个世界,容得下各种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某种程度上比分数更重要。重点一定是落在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不然小孩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就非常麻烦了。而且尽量提前1-2年开始为下个阶段的求学做准备。这才是有效的卷。
上周,老南的娃拿了个奖状给我看,班级一个演讲比赛第一名。我就好奇,问为啥能拿第一。
娃说,抽到的题目是讲刘慈欣的《地火》,考虑了下纯讲内容不一定有胜算,就把上次旅游,路上捡到的煤矿石给带去,作为道具,大获成功。
你看,有这种小心机,不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