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头浓密的秀发往往是个人形象的加分项。然而,脱发问题正成为许多人的困扰。其中,斑秃是常见的脱发类型之一。

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攻击毛囊,导致头皮、脸部或身体其他部分的毛发部分或完全脱落。斑秃症状经常在儿童时期就会发作,任何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患上斑秃。斑秃可能影响患者终生,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后果,包括焦虑和抑郁。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斑秃的患病率为0.27%。目前中国约有400万患者群体,且近年来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那么,斑秃的症状有哪些?得了斑秃该如何治疗,有哪些新疗法?今天,健康榨知机将带大家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

斑秃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通常来说,斑秃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 突然发生的斑状脱发,脱发斑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数目及大小不一,也有的患者表现为网状或带状脱发;

  • 这种毛发脱落主要见于头发,也可能会影响胡须、眉毛、睫毛和其他部位毛发;

  • 脱发区皮肤外观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多数患者是在无意间发现脱发的;

  • 少数患者可能伴轻度头皮痒感或头皮紧绷感

  •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指(趾)甲变化,表现为甲点状凹陷、点状白甲和甲纵嵴(指甲上出现的竖条纹,就像指甲表面长出了“小山脊”)等。

  • 在某些情况下,部分患者还可能同时发生其他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及白癜风等。


图片来源:123RF

斑秃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斑秃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进展、促使毛发再生、预防或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4%-50%的轻症斑秃患者可以在1年内自愈,因此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但也有14%-25%的患者病情持续或进展到全秃(所有头发都脱落)或普秃(全身所有毛发都脱落)。

斑秃的病程具有不确定性,对于单发型或脱发斑数目较少、面积小的患者,医生可能不建议治疗,会和患者充分沟通并密切随访观察,或仅使用外用药;对于脱发面积大、进展快的患者,医生可能主张早期积极治疗;对于许多重症斑秃,比如脱发面积大、病程长、久治不愈的全秃、普秃或匐行型即带状型患者,由于现有疗法长期使用已无法获得更多益处,医生可能考虑和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后停止药物治疗,并建议患者戴假发和发片进行遮饰,还可能推荐使用纹眉术来模拟缺失的眉毛。

斑秃的局部治疗药物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糠酸莫米松等)、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和曲安奈德)、外用米诺地尔以及局部免疫疗法,医生可能根据个体化原则,为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斑秃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

斑秃的系统治疗(即全身性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复方倍他米松)、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有肌注、口服等给药方式。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图片来源:123RF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治疗方式对斑秃有一定疗效,如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及抗组胺药物(如依巴斯汀和非索非那定等)、外用前列腺素类似物,以及应用低能量激光及局部冷冻治疗等,但在应用这些治疗方法时,医生可能考虑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述疗法在斑秃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斑秃病情进展,并促进脱发区毛发重新生长,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在减量过快或停药后复发率较高;部分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且免疫抑制剂因为缺乏针对性的靶点导致其不能精准地攻击致病的“病根”(产生脱靶效应),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

尤其对于全秃及普秃患者,只有<10%的患者能自然恢复;一般病程>2年者对治疗的反应仍然较差,脱发面积若超过50%,只有极少一部分患者(8%)经过上述治疗后可以恢复。

此外,上述疗法要么是对症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斑秃的症状,要么是“广撒网”式地调节和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但普遍不是从源头上对斑秃的发病过程进行针对性的阻断。这些局限性表明,现有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这促使我们寻求更加理想的疗法,尤其是能在重度斑秃患者中长期使用、诱导持久应答并且让患者在治疗中得到更大的益处,同时把风险降到更低的新疗法。有研究发现,在斑秃的发生和发展中,有一种分子发挥着重要作用,那就是Janus激酶(JAK)——它会通过增强白细胞介素(IL)-15和干扰素(INF)-γ的表达,破坏毛囊的免疫赦免机制(就像给身体某些部位比如毛囊发的一张“免死金牌”,这种保护机制让免疫系统不要去攻击它们),导致头发脱落。好消息是,近年来随着对斑秃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针对JAK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研发,JAK抑制剂已经开始被应用于中重度斑秃的治疗,为斑秃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斑秃患者应用新型药物治疗半年后,有望重回80%的头发覆盖率

JAK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JAK抑制剂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阻断斑秃发病机制中的T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让毛囊不再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重新进入生长周期,从而逆转斑秃患者的脱发。


图片来源:123RF

巴瑞替尼(baricitinib,商品名:艾乐明)是一款每日一次的口服JAK抑制剂,2022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治疗严重斑秃成人患者。2023年,巴瑞替尼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成人重度斑秃的系统性治疗

巴瑞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代号为AVE-AA1和BRAVE-AA2的两项3期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这些试验纳入的重度斑秃患者在试验开始前至少50%的头发脱落超过6个月,并且斑秃症状在过去6个月中没有自发改善。

试验结果显示,接受治疗36周(约9个月)后,在两项临床试验中,大约三分之一接受剂量为4 mg的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达到了毛发几乎完全再生,头皮毛发覆盖面积超过80%,而安慰剂组的数值分别为5.3%(BRAVE-AA1)和2.6%(BRAVE-AA2)。同时,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达到眉毛或睫毛完全再生或者没有明显缺失的指标。

此外,2025年3月,关于巴瑞替尼治疗青少年严重斑秃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BRAVE-AA-PEDS结果公布。数据显示,接受治疗36周后,42.4%接受剂量为4 mg的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达到头皮毛发覆盖面积超过80%,而安慰剂组这一数值为4.5%。

此外,50.0%接受4 mg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实现了显著的眉毛再生,安慰剂组这一数值为0%;42.9%接受4 mg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实现了显著的睫毛再生,对照组为14.0%。

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商品名:乐复诺)是一款一天一次的新型口服共价双激酶抑制剂,其对JAK3激酶以及在肝癌细胞中表达的酪氨酸激酶(TEC)家族中的酪氨酸激酶具高度选择性。这一药物可通过抑制造成脱发的免疫细胞内信息通路,来达到治疗斑秃的效果。2023年,利特昔替尼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12岁以上严重斑秃患者。同一年,利特昔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重度斑秃患者。

美国FDA的批准是基于斑秃的临床2b/3期试验ALLEGRO的结果。这项试验纳入了718名年龄>12岁、确诊为斑秃且头皮毛发脱落面积至少为50%的患者。结果显示,每日使用一次ritlecitinib 50 mg或30 mg、伴或不伴有200 mg负荷剂量,对年龄>12岁的斑秃且脱发面积>50%的患者均有效。其中,23%接受50 mg利特昔替尼治疗的患者在6个月后头皮毛发覆盖达80%或以上,而此数值在安慰剂组仅为1.6%。分析显示,青少年(12-17岁)和成人(18岁及以上)使用利特昔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一致。

总之,上述这两项试验结果表明,在接受巴瑞替尼和利特昔替尼分别治疗9个月和6个月后(即半年以上),不论是针对重度斑秃患者,还是12岁以上青少年严重斑秃患者,都能让他们重新恢复80%的头发覆盖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斑秃的复发性,尤其是对于重度患者,JAK抑制剂仍不能解决复发问题,医生可能建议长期用药。而起效时间较长也是目前限制JAK抑制剂应用的原因之一。未来,JAK抑制剂的疗效还需要在更多、更广泛的人群中开展大规模研究来加以验证。

此外,另一款JAK抑制剂deuruxolitinib也在202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斑秃患者。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JAK抑制剂进入临床应用,为斑秃的靶向治疗带来新选择,也期待更多患者在新型药物的治疗下能提升生活质量,重新收获自信、健康的美好人生。

另外,你可能还想知道:

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脱发了?

脱发吃什么会管用?

染发剂会不会致癌?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健康榨知机】

在消息对话框回复:脱发

获取更多相关健康知识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 [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0, 49(2): 69-72.

[2] 章星琪. 国内外斑秃诊疗共识、指南的解读与启示 [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 28(6): 431-436.

[3] KINGB,OHYAMAM, KWONO, et al.Two phase3trials of baricitinib for alopecia areata[J. N Engl J Med, 2022, 386(18):1687-1699.

[4] Lilly's baricitinib delivered high rates of hair regrowth for adolescents with severe alopecia areata in Phase 3 BRAVE-AA-PEDS study. Retrieved May 20, 2025, from https://investor.lilly.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lillys-baricitinib-delivered-high-rates-hair-regrowth

[5] King B, Zhang X, Harcha WG,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tlecitinib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 with alopecia areata: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phase 2b-3 trial. Lancet. 2023 Apr 13:S0140-6736(23)00222-2. doi: 10.1016/S0140-6736(23)00222-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062298.

[6] 杨夜,崔炳南,徐晨琛. Janus 激酶抑制剂治疗斑秃新进展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 17(4): 235-240.

免责声明: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健康榨知机」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健康榨知机

▇ 关注我们,掌握新鲜有料的健康资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