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报道俄罗斯在东亚的舰队即将被朝鲜所超越【链接】——这是一个悲剧的事实,更是一个全球大国衰败的事实。但俄罗斯的问题远不止于此,众多因延误而烂尾的造舰或者修舰项目表明,俄罗斯大型船舶制造普遍存在系统性、深层次问题。而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驱逐舰的现代化改造延误,正是又一力证。



1999年下水盛况

俄罗斯媒体近日公布的照片显示,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驱逐舰仍停留在未完工的维修阶段,舰上未见任何武器装备——尽管官方原计划其应于2025年重返服役。图中这艘舰艇离具备作战能力仍相差甚远,凸显出俄罗斯军工复合体甚至无法兑现自身多次延期后的时间节点。

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原本在俄国内被划分为1155.1型“大型反潜舰”,北约则将其归类为“无畏Ⅱ”级驱逐舰,技术上隶属于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该舰于1992年开工建造,1999年服役,2014年进入干船坞,最初计划进行“中型维修”——但随着时间推移,维修范围扩大为全面现代化改造,目标是将其升级为更为现代的导弹驱逐艇,核心是更换过时的导弹系统。



2025年

维修前,该舰配备两座发射装置,共搭载8枚P-270“ Moskit(蚊子)”反舰导弹。升级计划为其装备4座发射装置(共16枚Kh-35导弹),以及一套配备16个发射单元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口径”(Kalibr)和“锆石”(Zircon)导弹。

然而,正如照片所示,该舰甚至尚未完成基本维修阶段,完全没有安装任何武器装备。进入干船坞十一年后,且实际服役时间不足十五年,该舰仍明显未完工。这种停滞状态在俄乌战争期间尤为醒目——按理说,此时俄罗斯应有更强动力加速修复该舰,以便可对乌克兰城市发动导弹袭击。



7年前

但这一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自2017年起持续维修,至今无明确重返服役时间表;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巡洋舰自1997年开始大修,已耗资超50亿美元。由此观之,恰巴年科号的延误或许不足为奇,但其暴露的问题同样尖锐。

即便像恰巴年科号升级这样相对升级规模有限的项目如今也比原计划滞后多年,这表明俄罗斯海军造船与维护体系存在更深层的结构性缺陷。俄罗斯海军是否会从这一事件中吸取作战或制度层面的教训尚未可知,但他们甚至放缓了一艘护卫舰级舰艇的维修进度,这一事实已道尽玄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