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钦州市公安局钦南分局积极践行并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综治工作,不断探索与创新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工作,通过前瞻性的布局、全方位的联动、实质性的纠纷解决以及宣传的前置,显著提升矛盾纠纷处理的法治化水平,确保矛盾隐患能够预先防范、及早发现、迅速处理。
截至目前,钦南分局已成功摸排并解决1200余起各类矛盾纠纷,其中1165余起得到了圆满调处,成功率达到了97%,为辖区社会治安大局的和谐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警务前移 多元化解
今年,钦南分局在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征途中,加速了派出所主导防御的革新征程,巧妙融合治安调解与满意度“双飞跃”“法治之声遍万家”及“一村一警务助手”等策略,精心绘就一张社区警务的网格蓝图。
3月21日,南珠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在钦南区团结街有10多人打架,立即出警将相关人员带回所内处理。经了解,张某与梁某因在某APP的转发问题发生争吵,双方试图叫上数人“约架”。民警主动作为,对双方进行严肃批评教育,从“法、理、情”三方面入手,感化了双方,并使双方认识到自身错误,并签订治安调解书成功化解矛盾。
警力深入基层前线,推动形成警民携手、干群联动机制,广泛调动民警、辅警与群众自治力量,将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前置于社区前沿。钦南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家庭不和、邻里冲突等细微线索的持续追踪排查,实现隐患的即时洞察与消解,顺利完成从“被动接招”到“主动出击”的转变。
同时,该局紧紧依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区、乡镇综治中心为纽带,与司法、信访及调解组织构建紧密的协作桥梁,同时广纳全国先进经验,深化警民调解融合,推动律师入驻,将“枫桥经验”延伸至群众身边。
热心帮助群众,也是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文峰派出所大力推进“破小案、帮小忙、办小事、解小忧、惠小利”的“新五小工程”为抓手,显著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法治效能,今年以来就帮助群众解决各类困难100多起,化解纠纷50多起,收获群众赠送锦旗23面。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凝聚了“暖心”力量,实现了多元化解、协同处置,构筑起强大的纠纷化解新战线,用心用情用力共同守护社会和谐。
高效调解 贴心宣传
钦南分局采用矛盾纠纷调处平台与“四个快速”机制,提升处理效能。民警在日常排查中,将发现的矛盾录入平台,并遵循标准化流程分级分类处理,实现了矛盾的快速识别、流转、调解及评估反馈,显著增强工作效率。
“我们在日常巡逻中,经常深入渔港码头,深入了解渔民之间的生活情况,是否存在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一旦收集到线索立即记录,并在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方法。”龙门派出所教导员陈琳介绍。
针对调解执行的后续问题,该局坚持执行定期回访与跟踪落实机制,通过实地走访与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事一回访”制度,社区民警辅警与调解员对矛盾双方进行回访,了解调处结果的落实情况,以确保矛盾纠纷不会复发或反弹。
4月27日,高新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在钦南区天骄峰景小区某住宅内有一男一女打架。经了解,双方是男女朋友关系,但因感情问题和房子首付问题起争执并发生肢体冲突。民警本着化解矛盾,让双方回归和谐共处的初衷,向双方耐心讲解多起纠纷案例,教育引导双方有事好商量。经过2个多小时劝说,双方均认识到错误并互相道歉,最终这起情感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从局长深入社区宣讲平安,到所长街头摆摊畅谈安全,再到民警挨家挨户探访和谐,今年以来,该局秉持宣传先行、源头阻断的理念,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全局400余名警务人员常态穿梭于企业、社区、集市、车站、码头,借助宣传展板与资料,广泛传播反诈骗、禁毒、网络安全等法律知识,有效提升民众的法治观念。同时,为群众送上温馨的建议与化解之道,将细微的矛盾与纷争扼杀在萌芽状态,有效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来源 | 钦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