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神奇故事”☝——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宇宙奥秘
文学作品中
会提到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们
经常会因为爱情得一种疾病
让人茶不思、饭不想
那么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神秘的疾病
什么药可解相思之苦
我问大夫,什么药可解相思之苦?
他说:九叶重楼二两,冬至蝉蛹一钱,煎入隔年雪,可医世人相思疾苦。
可重楼七叶一枝花,冬至何来蝉蛹,雪又怎能隔年,原是相思无解!
殊不知,夏枯即为九重楼,掘地三尺寒蝉现,除夕子时雪,落地已隔年,相思亦可解。
不能读懂失去的人,悲哀是无法治愈的,无论怎样的哲理,无论怎样的真诚,无论怎样的坚韧或柔情,都无法治愈那种悲哀。
也许只能在悲伤中彻底悲伤,并从中领悟到什么。
可领悟到的东西,在下一次悲伤来的时候,却没有发生任何的作用。
喜、怒、忧、恐、均是“气”,最过伤人是相思。
相思病产生原因
“相思病”中医上并无定义此病名。因古人在极度思念某人时会产生身心上的病理反应,虽无定义病名,但针对这些反应的治疗方法,倒是被载入了不少医案当中。
此病因爱而生,在不少文学作品在歌颂爱情中,反复提及,并且最终定义为“相思病”。
那么,相思病有什么表现?
心理上:想她、想见她、闭上眼睛全是她。
生理上:不想吃饭、不想睡觉、重则恶心呕吐、内分泌失调。
好好的恋爱不好么?为什么要“相思”呢?
相思病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他爱她,她却不知道——单向相思
2.他爱她,她爱他,他们不能在一起
——双向相思
3.他爱她,她不爱他,他以为她爱他
——反向相思
概括来说就是: 爱而不得 !
所以“相思”这种病,在古代发生在恋爱前,在现代就发生在失恋后。
中医可以治疗相思病吗
中医能治疗相思病吗?答案是肯定的。
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没听说这世上有治相思病的药啊,难道中医里还真的有“忘情水”不成?
说中医能治相思病,如果空口无凭,恐怕不足为信,举一个医案为例:
“一女子,病不食,面北卧者且半载,医告术穷。翁诊之:肝脉弦出左口,曰: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故耳。叩之,则许嫁,夫入广且五年。翁谓其父曰:是病惟怒或解,盖怒之气击而属木,故能冲其土之结,今第触之使怒耳。父以为不然。翁入而掌其面者三,责以不当有外思,女子号泣大怒,恕已进食。翁复潜谓其父曰:思气虽解,然必得喜,则庶不再结。乃诈以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而病不作”。
——(元 . 朱丹溪《丹溪心法》)
医案中的主治医生,朱丹溪是何许人也?此乃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的创始人,因医术高明,人送外号“朱半仙”。我们今天常用的大补阴丸,保和丸,越鞠丸,就是出自他之手。
翻译一下:
一个女子许嫁定亲了,但要嫁的男人到两广去了,一去五年不归。这件事对那个女子打击很大,自己的前途未卜,不免忧思成疾。
心思沉重自然没有食欲,积而为病,面壁不食半年,看过的郎中大都束手无策,病情久久未好转。
朱丹溪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名医,他给女子诊脉后说:
女子相思成疾,气郁结于脾,导致脾不运化水谷,长期不欲饮食伤了脾胃,造成肝脾两伤。
朱丹溪对其父说:这个病只有让她发怒,或许能治好。怒气上冲,能消除郁结之气。
朱丹溪掌掴其面而责备女子,从而触怒她让她发怒。女子大哭、发怒之后,忧思之情有所缓解,接着,朱丹溪安慰女子,说她的未婚夫来过书信,很快就回来。
幸运的是,该女子的未婚夫果然在三月之后回来了,女子的相思病也彻底根除。
朱丹溪治疗该女子的情志疾病采用的是“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七情中某一种情绪过度,就采用与这种情绪相克、相制约的情绪去平衡、缓解。
这则医案用了以怒胜思和以喜解思办法,终于让该女子因思夫而抑郁不食的顽病治愈。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消化水谷,在志为思,思虑过度,导致气机郁结,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失眠多梦等。
该女子因思夫伤脾而不食,丹溪先以言语触怒她,又掌掴其面激怒她,让郁结之气得以升发,接着以喜告慰,终于让该女子痊愈。
中医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在本医案中,病思伤脾,医以怒胜思;病忧(和悲)伤肺,医以喜胜忧(和悲)。
患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病,医治以七情之法,是五行相胜的妙用,招招都是石膏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七情之病,也都是心病。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统领人的七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
人在失意的时候说“伤心”,“心情不好”,是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都会牵动七情,七情都是心情,动情皆伤心。
人间自有真情在
在此,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