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城响水的广袤田野上,每年春秋两季,都有一片生机勃勃的翠绿海洋肆意铺展。那一朵朵圆润饱满的西兰花,宛如翡翠雕琢的花朵。这看似普通的西兰花,是如何华丽变身“致富花”的呢?响水又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县一跃成为“中国西兰花之乡”的?答案就藏在响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中。从科学种植到冷链加工,环环相扣的链式布局,让西兰花成为致富花,也让响水蝶变为“中国西兰花之乡”。


“中国西兰花之乡”招牌 图片来源/盐城工作

自然条件+科技赋能,小蔬菜有大科技

西兰花因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抗癌物质“萝卜硫素”,被誉为“蔬菜皇冠”,其耐寒性强,适宜在弱碱性土壤(pH 7.2-8.0)中生长,而响水东临黄海,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弱碱性黏重土壤富含有机质与速效钾,恰好契合西兰花耐寒、喜碱的生长特性,使其成为全国春夏与秋冬之交的最佳种植地。

早在1995年,西兰花就作为特色作物被载入《响水县志》,但受限于技术门槛,长期处于零星试种状态。

2007年,响水南河镇因北京奥运会蔬菜供应需求,首次实现千亩连片种植,拉开规模化发展序幕。2016年,盐城市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出台后,响水县政府将西兰花定位为“富民第一产业”,通过补贴激励等举措全力推动西兰花产业化发展——短短两年间,全县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核心区连片达6万亩,一跃成为“全国西兰花生产第一县”。

如今的响水西兰花种植已充满“科技范”: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移栽机精准定植幼苗,程序设定路径下,一株株菜苗在大田中整齐排列;无人驾驶蔬菜播种机1小时可播1000盘苗,出苗率达95%以上,速度与精度兼具。

更值得关注的是全流程科技赋能:依托“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与“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起“响水西兰花一张图”,实时监测土壤温度、湿度、光照、EC值等指标,实现田间管理数字化;病虫害防治摒弃传统农药,全面采用防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守护生态底线。从育苗、定植到施肥、植保、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已成常态,智能化管理体系为产业注入强劲动能,让“科技绿”成为响水西兰花最鲜明的底色。


等待出售的西兰花 图片来源/盐城工作

拉长做粗产业链,西兰花长出“增值芽”

链式引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响水西兰花是链式思维下的产业之花。走进响水南河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万银、旭泰等公司冷链物流车正将打包好的西兰花发往上海、杭州等地。

近年来,该镇引进国内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万银集团,投资2亿元建成集分拣、预冷、加工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配套发展脱水蔬菜、速冻产品等深加工项目,推动西兰花附加值提升30%以上。“从种子到餐桌,我们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南河镇农业中心负责人表示,南河西兰花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链式发展不仅让“一朵花”变身“致富花”,更以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周边超5000农户就业增收,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亮眼的绿色经济样板。一业兴,百业旺。在响水,一个以西兰花为中心,串起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响水目前已形成从育苗、定植、初加工、深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拥有规模较大的育苗中心5家,共15.6万平方米;加工企业8家,初加工生产线23条、精深加工生产线5条;田头冷藏保鲜库20万立方米。可完全满足响水西兰花产业自身的育苗需求和产业经营中的冷藏保鲜周转需求。通过冷链物流的支撑,坚持全产业链打造,市场渠道多元,产品越卖越远,远到欧美市场,近到国内各大市场,销售环节越来越多,通过田头卖、冷库卖、初加工卖、深加工卖,卖出好价钱、卖出好前景。

土地流转破难题,西兰花变“幸福花”

土地流转曾是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拦路虎”:农民受传统观念束缚,担忧政策风险不敢流转土地;法规细则与市场机制的双重缺位,让流转面临合同纠纷、资源错配等难题;再加上农村社保、中介服务等配套支撑不足,土地难以集中连片开发,规模化经营举步维艰。

面对这一问题,在响水,产业链党委牵头组建200多人的攻坚队伍,挨家挨户算清经济账、讲透惠农政策。在耐心细致地动员下,4万亩土地顺利完成流转,为西兰花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有了土地资源的有力支撑,“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运营模式迅速落地生根。响水西兰花产业构建起统一供苗、管理、销售的全链条体系。创新推行“一次流转,两次分配”的土地流转机制,既保障了产业集约化发展,又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户保留发展空间,这一做法获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专刊推广。据响水南河镇富城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王声西介绍,通过土地集中流转、机械化耕作、新模式运用、科学技术加持,种植效率较散户模式提升近40%,预计亩均产量可达2500斤。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能手与经营骨干脱颖而出,带动普通农民成长为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农人,从事该产业的农民年净收益增长超3万元。家门口的西兰花田成了“幸福车间”。“日结工资,月入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小!”村民李发桂道出了众多务工者的心声。育苗、移栽、采收各环节持续释放用工需求,日均2000余名村民投身其中,留守妇女、低收入群体占比超六成,带动周边村民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西兰花变身“幸福花”,稳稳托起乡村振兴的幸福生活。

2018年,响水荣膺“中国西兰花之乡”称号,“响水西兰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2023年,全国西兰花产业首张碳标签评价证书花落响水。2024年,响水西兰花又斩获全国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如今的响水田野,西兰花宛如翡翠织就的锦缎,铺展出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乡村焕新的壮美画卷。从零星试种到十万亩绿海翻波,从“田头鲜蔬”到“国际餐桌”,响水正以西兰花为笔,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挥毫泼墨,为新时代鱼米之乡书写更多生动注脚。

文/李诗睿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响水县人民政府、中国江苏网、盐城工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