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这天,美国人再一次在稀土问题上吃了瘪。不是因为中国关了门,而是我们干脆不给他们开门。这一次,中国对外发放稀土出口许可证,德国、越南都榜上有名,偏偏没美国的份。

对很多外媒来说,这就是“精准羞辱”。可站在中国这边,真正的信号是:我们愿意出口,但不再无差别供货,尤其不愿再把枪送到对准自己的人手里。

而美国,哪怕早就知道这个局势正在变,也显然还没准备好应对“被卡脖子”的现实。



稀土这件事,美国不是第一次焦头烂额,但这次,是真看着自己一步步被排除在关键供应链之外。2025年5月中旬,中国商务部批准了四家企业的稀土磁材出口许可证,其中包括给德国大众供货的包头天和磁材。这个动作并不突然,甚至还显得克制。可谁都看得出来,中国这次是在“点名合作”——你值得信任,就有资格在名单里。美国显然没在这个圈里。

而美国此刻的反应,也几乎是下意识的。他们一边在WTO叫喊“资源歧视”,一边又开始千方百计地搞暗道。结果,深圳盐田港查到了一批25吨的“瓷砖胶”出口货,实则装的全是磁粉。查实后,目的地是美国。

这批货走私手法并不算高明,但配合太过默契。操作的是一家家族企业,查验记录显示,申报、装箱、物流都是亲属层级,明面上是正常建材贸易,实则绕开出口许可,想走“技术规避”的老路。

据《央视新闻》5月17日报道,这批稀土磁粉属于军工敏感材料之一,查验使用了成分光谱识别技术,才一眼识破这层伪装。而后续资金追踪显示,背后资金链与美国一家小型军工零部件厂存在长期往来。



这还不算最离谱的。同一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一段“南宁口岸查获600公斤稀土”的视频,标题耸人听闻。但《大洋网》5月19日发布的官方澄清里指出,这根本不是稀土,而是含铋焊锡膏,与稀土完全无关。换句话说,这是一场精心剪辑的“信息碰瓷”,背后目的很清楚——抹黑中国稀土监管体系,制造“禁而不止”的舆论。

美国不止一次玩这套。

他们说要构建自己的稀土供应体系,说要从乌克兰搞矿,说要在非洲铺资源通道,还说要加快国内矿产开发。光说就不打紧,关键是——根本没见成效。

乌克兰那份稀土协议,说得好听是“互利共赢”,但《路透社》5月6日报道援引乌克兰副总理的话称,该矿区目前仅完成初步地质勘探,离开采还远着。况且乌克兰自身缺乏精炼工艺,就算真能挖出矿,也没地方提纯。

而美国自己,芒廷帕斯矿几乎成了摆设。十多年前关过一次,后来重启了,但至今90%以上的原料都得送回中国深加工才能用。《BBC中文网》2023年一篇回顾性报道曾提到,这座矿产出的稀土,仅一成能达到军用纯度,其余都得靠中国补工序。

所以说,美国现在不是没矿,而是没链。想自救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更不是靠盟友帮你开几个无用的项目就能解决。而这些事,白宫不会告诉国会,五角大楼不会告诉投资者,能做的只有不停喊“卡住中国”、“建立战略弹性”,但回头一看,该要的稀土还是得偷偷进口。



中国这边,态度反而越来越清晰:不拒绝合作,但不欢迎试图用技术脱钩后又来“化妆合作”的国家。这不是我们关门,是你关心错了重点。你可以谈开放,但不能边制裁边来伸手。

2025年这轮许可证分配,没有美国,却有德国、越南,说到底就是在划线。愿意做产业伙伴的国家,我们继续打通渠道;天天搞小动作的国家,就别再指望“吃我们饭,还砸我们锅”。

这一轮博弈比以前更透明,也更具现实意义。不同于2010年那次稀土争端主要是在外交层面施压,现在中国靠的不是喊话,而是全链条能力:我不但有矿,我还能炼;我不但能炼,我还能挑客户。

美国表面强硬,骨子里慌得不行。这一点,从他们最近在各大会议上的频繁发言就能看出来。无论是WTO争端机制还是G7小组,美国都把“中国控制稀土出口”挂在嘴边,试图引起更多国家反弹。

但讽刺的是,这些国家多数是中国稀土的合作伙伴,早就在名单里了。就连一向靠向美方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没说什么。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不是封锁资源,而是在重塑规则。



中美稀土这一局,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靠手上的资源、产业链、技术实力一锤一锤打出来的。

说到底,我们没有把稀土当筹码,而是当底牌。谁讲规矩,我们就讲合作;谁玩套路,我们就收紧缰绳。

美国现在不是没稀土,而是没退路。技术短板、产业空心、政治对抗,自己踩了三道雷,还想让别人给他解围——这事,从来不合逻辑。

所以这一次,不是我们对美国翻脸,而是他们再也没得谈判的筹码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