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谈什么战略地位!现在美国卡中国芯片,中国卡美国稀土,双方就看谁能在这场科技与资源的博弈中笑到最后。
美国对中国芯片的封锁,不可谓不狠辣。从限制高端芯片出口,到禁止相关设备与技术的对华供应,试图将中国芯片产业锁死在低水平阶段。华为昇腾芯片被全球封杀,国内大模型发展依赖的GPU也受到诸多限制,中国芯片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中国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应对。中芯国际14纳米产线良率的突破,以及7纳米工艺进入试产阶段,就是有力的回击。华为秘密研发DUV光刻机替代方案,更是展现出了不屈的韧性。而且,市场也给了美国有力的反噬,英伟达等因禁售失去中国市场,订单流失、股价下跌、企业裁员。中国的GPU厂商订单暴涨,在困境中不断成长。
再看中国对美国稀土的限制,那也是直击要害。美国军工对稀土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F-35战斗机每架需417公斤稀土,“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一艘要用4吨多稀土。中国限制中重稀土出口后,F-35生产线停工,导弹防御系统雷达、核潜艇声呐等关键部件面临技术难题。美国国防部也不得不承认,若中国完全断供,美军70%的装备18个月内无法维护,新武器研发至少推迟5年。
美国试图通过“友岸外包”、加大本土稀土产业扶持等方式来摆脱困境,但结果并不理想。新建的精炼厂因环保问题卡在环评阶段,从澳大利亚空运的稀土精矿因缺乏技术达不到军标要求。
在这场博弈中,中美在半导体、稀土领域的相互依存度仍超过60%。如果继续僵持不下,封锁与反封锁持续升级,对双方乃至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都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合作才是双赢的选择。美国拥有先进的芯片技术和设备,中国在稀土资源和加工技术上占据优势。若能打破壁垒,实现技术共享与产能互补,比如美国提供光刻机技术,中国开放成熟制程产能,建立稀土 - 芯片联合实验室等,或许能共同推动全球科技产业的进步。
但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双方的博弈仍将继续。中国会继续以稀土为重要筹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争取在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打破美国的封锁。而美国也不会轻易放弃其技术霸权的地位,会继续在芯片等领域对中国进行遏制,同时想尽办法解决稀土供应的问题。最终谁能占据上风,不仅取决于双方的技术实力和战略决策,还受到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无论如何,中国都已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不会被轻易地压制和打败,未来的发展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