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动三车”,
这句在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谣
承载着传统农耕文明的智慧与记忆
水车灌溉农田,油车榨取香油,丝车缫丝织锦
三车齐动,奏响了小满时节的丰收序曲。
而在养马街道,
这“三车”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
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生动隐喻
转动出一幅群众参与、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画卷。
“水车”转动:灌溉民生,自筹共治展新风
水车,在传统农业中承担着引水灌溉的重任,是丰收的保障。在养马街道金渔池村,“水车”精神转化为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强大动力。金渔池村6组村民主动作为,积极献策,发挥集体智慧,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对塘堰及防护栏进行加固维修。这一行动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充分展现了村民们对家园建设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先进村同样践行着“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基层治理理念。面对村民反映的污水池漏水问题,村里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联系污水处理建设公司,对漏水处展开检查维修。这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也彰显了基层治理的高效与担当。
“油车”翻耕:政策宣讲,议事协商促和谐
油车通过翻耕、压榨,将菜籽转化为生活所需的菜籽油。在养马街道三元社区区,“油车”的工作方式被巧妙运用到基层治理中。当有居民提出关于秸秆焚烧的疑问时,社区干部迅速行动,组织群众,开展社区课堂,化身政策“宣传员”,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让居民深刻理解禁止焚烧秸秆政策的重要意义。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居民们积极参与议事协商,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秸秆处理建议。大家一致同意严格执行上级政策,杜绝焚烧秸秆行为;并由社区小组长协调处理,既合理利用资源,又避免了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对于不能利用的秸秆,居民们也提出了处理方案,建议社区与街道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秸秆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议事协商机制,有效凝聚了群众共识,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
“丝车”绕丝:织就网络,村规民约树新风
丝车缫丝,丝丝缠绕,织就精美绸缎。在养马街道新路社区、海大社区等8个村(社区),“丝车”精神体现为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为纽带,织就基层治理的网络。这些村(社区)与时俱进,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新增了文明养犬、文明殡葬、垃圾分类等内容。在文明养犬方面,倡导居民依法养犬、规范养犬,及时清理犬只粪便,避免犬吠扰民,营造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文明殡葬条款旨在引导居民摒弃丧葬陋习,树立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的新风尚;垃圾分类内容则鼓励居民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共同维护村庄的整洁卫生。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完善,让基层治理有章可循,也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5月的养马街道,在小满的时光里,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百姓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而“三车”转动间,基层民主协商不断推进,群众共治共享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徐展开。未来,养马街道将继续以创新的治理理念、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社会治理办
编辑:党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