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眼下正值小麦收割季,我市陆续开展小麦收割工作,确保粮食颗粒归仓。近日,平泉街道协议村天府粮仓简阳基地就迎来了首次收割。




站在田埂放眼望去,金色的麦田层层叠叠,仿佛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棉被。田地里,麦秆挺拔坚韧,麦穗颗粒饱满。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画圈,霎时间整齐的麦秆被卷入机器,脱粒、分离一气呵成。金黄的麦粒倾泻而下,装满运输车,丰收的喜悦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四川天府粮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阳项目负责人 何丽梅:

简阳项目今天是第一天小麦收割,我们总共是有三台收割机,今天预计能收三百亩。


在收割的这片地里,有一片“重生田”。2024年以前,这片与山坡相连的土地种满树木,协议村通过退林还耕整治后,交由四川天府粮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耕种粮食。


刚开始种植时,土地非常板结,土壤土质比较差。面对这样的土地状况,公司凭借丰富的耕种经验,对土地进行翻新,联合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精细化管理和增产方案,让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种出了高产的小麦。


据何丽梅介绍,这片地的小麦均产量能达到800斤,条件好的地块亩产应该能达到1000斤以上,整个基地能收购500余吨的小麦粮食。全村的小麦收割完成后,大豆、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将接力播种,最大化提升土地利用率。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天府粮仓落地协议村后,采用“国企+村集体+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让村里的低效地成功蜕变为现代化农田,不仅破解了产业转型难题,还实现了提单产、稳面积、增总产的目标,也彻底改变了协议村的耕种方式。


未来,协议村将联合天府粮仓公司和成都农业职业学院,共建现代农业产学研基地,构建起“教学-实训-研发-示范”全链条体系,推动农业技术、人才培育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成为丘陵地区农业科技“孵化器”与人才“蓄水池”。


记者 | 宋林 曾鹏程

编辑 | 罗玉蓉

责编 | 胡禹

审核 | 夏渝喜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涉及版权、新闻线索等事宜请联系028—27222000


喜欢就鼓励小阳一个点赞↓+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