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小米SU7 Ultra前舱盖“虚假宣传”的争议不断,我们在上周就“车主能要求三倍赔偿”专门做过法律方面的分析。面对争议和讨要说法的车主和准车主们,有部分准车主收到了小米汽车方面发来的信息,提出暂停排产,退订则给予“60天冷静期”。



行业首创60天冷静期

有小米SU7 Ultra准车主提供了小米汽车工作人员的回复,内容如下:很抱歉给您带来疑惑,SU7 Ultra是一款非常不错的车型,我们真诚的希望您再考虑考虑,基于当前现状,您的订单我们不会继续生产,您小米汽车APP展示的预计交付周期不再具有参考性,原预计交付周期作废。如您想继续提车,您可在60日内,联系我们沟通继续生产,若超出60日您未能沟通申请继续生产,则视您确实无提车意愿,我们再协商取消订单相关事宜。



简单来说,小米汽车给了准车主们60天的“考虑时间”,如果车主实在不想要了,可以支持取消订单,定金也是可以退还的。至于车主们想要的“三倍赔偿”,那肯定是没有的。这样的举措,被不少网友称为“行业首创60天冷静期”。

小米汽车违约了吗?

小米汽车给出“60天冷静期”,看似是积极配合小米SU7 Ultra准车主退车,但却忽略了车主真实的赔偿需求,更逃避了关于小米SU7 Ultra前舱盖“虚假宣传”的争议焦点。



如果小米SU7 Ultra准车主同意退车,小米汽车就可以避免赔偿甚至诉讼风险,是一个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的解决方案之一。对于车主来说,面对“60天冷静期”,未必能满意和接受,如双方僵持不下,后续势必会陷入维权拉锯战。

就此,有律师指出,小米汽车的做法涉嫌合同违约,且可能是无效的条款。那么问题来了,小米汽车的“60天冷静期”,真的违约了吗?

律驰驾道观点

一、小米汽车是否涉嫌违约?

小米汽车在面对小米SU7 Ultra前舱盖“虚假宣传”的争议时,提出了“60天冷静期”的解决方案,允许准车主在60天内决定是否继续提车,否则视为无提车意愿并协商取消订单。从合同的角度来看,如果小米汽车与准车主之间的购车合同中未明确约定此类“冷静期”条款,且该条款并非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那么小米汽车单方面提出这一要求可能构成对原合同的变更,进而涉嫌违约。特别是当这一变更对消费者(准车主)不利时,更容易引发违约争议。

二、定金是否可以退一赔三?

关于定金是否可以退一赔三的问题,实务中存在不同争议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定金作为履约的担保,不属于购买商品的价款,因此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退一赔三”的规定。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定金虽然作为履约担保,但本质上也是消费者为购买商品而支付的款项,若因商家欺诈行为导致交易无法完成,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

因此,定金具体能否退一赔三,还需根据合同条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规定以及欺诈行为的认定等因素综合判断。

三、如果小米涉嫌违约,是否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

如果小米汽车确实涉嫌违约,且该违约行为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给消费者造成了损失,那么消费者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有权要求双倍返还定金。这通常依赖于合同中是否有关于定金罚则的明确约定,以及消费者能否证明小米汽车的违约行为。

四、小米此举是否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小米汽车提出“60天冷静期”的举措,从表面上看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考虑时间,但实质上可能被视为对争议的一种回避策略。对于真正关注“虚假宣传”争议和寻求赔偿的消费者来说,这一举措可能并不足以平息他们的不满。因此,小米汽车此举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将取决于消费者对于“冷静期”与赔偿需求之间的权衡,以及小米汽车后续如何处理争议和赔偿问题。

五、小米此举的风险点有哪些?

小米汽车此举的风险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合同违约风险:如前所述,单方面提出“60天冷静期”可能构成对原合同的变更,进而引发违约争议。

消费者信任危机:回避“虚假宣传”争议而提出“冷静期”,可能让消费者觉得小米汽车在逃避责任,从而引发信任危机。

法律争议:关于定金是否可以退一赔三或者双倍返还的问题存在法律争议,小米汽车可能面临消费者提起的法律诉讼。

品牌形象受损:如果争议持续发酵且处理不当,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可能受到损害,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汽车法律纠纷,就找律驰驾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