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5月19日,小米法务部发布声明称,“此前我司报案的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网络黑公关案件,已经告破。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
据小米法务部声明,犯罪团伙利用文案自动生成软件捏造小米虚假信息,并操纵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同时特征上看,分发链条复杂且犯罪金额巨大。众所周知,此前的小米汽车虽高居流量巅峰,但流量并不全是正向。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汽车“反黑”阶段性胜利,恰逢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型YU7发布之际。雷军19日预告称,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定在5月22日晚7点。这次发布的新品包括,手机SoC芯片、小米15SPro,以及小米首款SUV——小米YU7等。
那么,小米汽车“反黑”阶段性胜利,能否让YU7的发布安枕无忧呢?
小米的“艰难时刻”过去了吗?
“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雷军在5月10日曾在微博发布动态,这也是小米SU7(参数丨图片)那场引爆行业事故后,雷军为数不多的“高质量”动态。
而今,雷军已经再度活跃为小米新品包括YU7造势,小米法务部也取得了“反黑”的阶段性胜利,那么雷军或者说小米汽车的艰难时刻过去了吗?
自诞生以来,小米汽车就站在流量高点。用一位车企高管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上一次热搜跟过年一样,小米天天上热搜。这种流量魔力,让小米汽车的销量取得了让几乎所有友商羡慕的成绩,哪怕是被说成“连续三周下滑”的4月,28585辆的销量依旧能打。
但另一方面,热心的网友乃至车友也在给小米汽车频频带来“惊喜”,且不提那次引爆行业的交通事故,以及官方自己搞出的“锁定大马力”,仅从消费端来看,近期的小米汽车依旧饱受质疑,比如“碳纤维前舱盖涉嫌虚假”以及“前保险杠变形”等话题带来的信任危机和质量猜疑等。
当然,小米汽车也在直面问题,针对“碳纤维前舱盖涉嫌虚假”,小米汽车方面回应称,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外,还提供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我们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
但这次风波背后,有退车维权危机,甚至“暂停排产,退订则给予‘60天冷静期’”的解决思路,还引发出了更多的质疑,毕竟离婚冷静期才1个月嘛。针对“前保险杠变形”,小米汽车也回应了,经过排查,我们发现极小范围的小米SU7,车辆保险杠在安装时因间隙调整不一致,边角位置尺寸膨胀释放空间不足,在经过阳光暴晒后可能会导致局部变形。
这个“经过排查”用得很好,既体现出了小米汽车直面问题的作风,又体现了小米汽车卖车不是一锤子买卖。至于某专家提到的“可能还是造车经验不足”,完全可以忽视。
总而言之,小米汽车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至于后续的舆论影响,该挺的挺,该“反黑”的“反黑”。
YU7能安枕无忧吗?已经被盯上了!
雷军“出关”,小米法务部“反黑”阶段性胜利,恰逢小米YU7发布之际。对于这款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小米新车而言,算是得到了最大的力挺。不过,YU7能安枕无忧吗?不好说,这款车已经被盯上了!
《财圈社&道哥说车》编辑注意到,微博搜索框中输入“小米YU7质量”,深度思考(DS-R1模型)给出的一部分内容居然是,——2025年5月中旬,网络上出现“小米YU7刚发售就暴露质量问题”的维权贴,涉及座椅可调节范围过大、车门缝隙过大、车玻璃脆弱等问题。但事实上,YU7尚未正式发布(当时计划5月22日公布),此类信息被质疑为提前发布的黑稿或恶意攻击。
这与曾经红极一时的“蔚来ET7黑稿抢跑”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一角度来看,小米法务部可能还得继续干活!与此同时,鉴于小米汽车的特殊性,小米YU7也开始被利用了,小米汽车在5月19日发文称,今天上午,我们收到用户反馈,小米YU7的预约二维码存在被第三方篡改的情况。为避免您的个人信息受到不法侵害,提醒大家仔细甄别,一切以官方信息为准,或前往小米汽车App进行预约咨询。
同日,雷军同样对此回应。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此前一直是网络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其趋于性能SUV的设计,更给满屏“奶爸车”的SUV市场带来了不少的新意。不过,从其前期的一些热搜或是帖子来看,这款车怕是也少不了面对一番疾风暴雨。
需要提到的是,不同于车企“反黑”这种“老爷们的事”,这款车的技术是否能打,这款车的特性是否适合消费者使用场景,以及这款车在上市后是否会出现如小米SU7一般的事实性问题,是需要消费者认真甄别的。被水军裹挟了不好,被厂家忽悠了也不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