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雒茂荣 何爱国
相聚项王故里 再叙战友情谊
——原陆军二十师六十团二炮连第三届老战友宿迁联谊会纪实
“江南烟色远凄迷,徐泗春山黛色齐。一夜东风芳草绿,千家淮水夕阳低”。这是嘉庆已末年进士,江苏宝应人刘台斗在《宿迁道中》写的一首赞美宿迁的诗句。2025年4月25日至28日,由江苏省宿迁市战友承办的“相聚项王故里,再叙战友情谊”——原陆军二十师步兵六十团二炮连第三届老战友联谊会在项王故里、美丽的宿迁举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湖北、四川、山东和江苏八省区的60余名老战友及部分家属参加了联谊会。
战友联谊会接待处
欢迎远到而来的老领导
原六十团参谋长晏邦华、二营教导员李修华,二十师教导大队教导员、转业后担任宿迁市战友联谊会秘书长的王文清,六十团炮兵股股长李仰亮,入伍到二炮连,后担任八二无炮连连长的卢秀刚等宿迁籍老领导应邀参加了联谊会。
战友联谊会集体合影
战友联谊会在远航大酒店隆重举行
25日下午,晏邦华参谋长等领导和二炮连宿迁籍战友王学周、田步华、骆成柱在远航大酒店迎接远到而来的战友们。李修华教导员和陆裕坡、沈卫民等战友,则自驾车到宿迁高铁站和徐州机场迎接参加联谊会的外地战友。八旬高龄的原二炮连指导员王光照,在儿子王晓荣陪伴下不顾路途遥远,专程从大武口转道银川,再乘绿皮火车到徐州,然后从徐州再到宿迁参加这次联谊会。1969年入伍的老战友刘学义,今年也快80岁了。为了能参加这次联谊会,他在女婿陪伴下从山东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来到宿迁。他说:“一见到当年的老战友,心里就高兴。”邓连友老指导员也不顾年迈体弱,专程从山东枣庄赶来参加联谊会。老连长齐英明因家中有事脱不开身不能参加联谊会,他让儿子专门录制了视频祝贺联谊会圆满成功,以了却自己的心愿。
老排长魏玉印在部队时就喜爱书画艺术,离休后笔耕不辍练字习画,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并担任了国家、省、市多级书法家协会重要职务。为了给联谊会增添亮点,他加班加点突击写出了100多幅励志勉情的书法作品,送给每一位参加联谊会的战友。郑光荣老战友是1968年从宁夏入伍的老兵,原本没计划参加此次联谊会。当他看到联谊会在宿迁举办的通知后,更加深了对宿迁老战友的怀念之情。于是,4月25日一大早他就和赵胜、惠万存两位老战友一同乘坐高铁来到宿迁参加了战友联谊会。1970年入伍的宿迁籍老战友张宜和,腿有残疾、行走不便。但是,为了能参加联谊会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战友们一起硬是走完了两天的路程、参观了所有景点。嘉峪关距宿迁有2270公里路程。为了能准时参加联谊会,何爱国战友和妻子早早规划,提前一天就到了宿迁。
部分老战友和晏邦华参谋长(右四)合影
部分老战友合影
陆裕坡战友主持联谊会
晚上6点半,战友们整齐列队,在陈新乐老战友指挥下放声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战友之歌》。之后,依次走向主席台向军旗敬礼。
老指导员王光照发表了热情洋溢、感人肺腑的致辞。他说:“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保卫祖国的边防履行神圣使命告别故土,来到了风沙弥漫的贺兰山驻守边防,开启了人生最壮丽的一段军旅生涯。”
王光照指导员致辞
与晏邦华参谋长(右三)合影
他接着说:“回首往昔,炽热的军旅岁月铸就了我们钢铁般的意志;严格的军事训练,强健了我们如山般壮实的体魄;同甘共苦的难忘时光,凝结成了深厚的战友之情。如今,我们都已过了花甲之年,有些老战友已经进入了耄耋之年,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尽管这样,大家还是克服困难参加战友联谊会。虽然,战友们分散在全国各地,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疏远。战友这一亲切而有力的称呼,将伴随我们一生。今天,我们又从五湖四海、千山万水远道赶来相聚在美丽的宿迁,畅叙往日情谊、凝聚奋进力量,真好!”
部分军嫂合影
军嫂三姐妹合影
原六十团参谋长晏邦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战友们欢聚一堂,面对一张张亲切的面孔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在这久别重逢的时刻,让我们敞开心怀,一起去追溯时间的长河,回到军营中那些温暖、快乐、难忘的日子里。在贺兰山军营,我们学习在一起、施工在一起、训练在一起,战友们彼此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生活在一个充满活力和温暖如春的大家庭里。战友们不负韶华、青春激扬、勤学苦练,圆满完成了连队训练和国防施工任务,在军营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随后,李修华、王文清、李仰亮等老领导也发表了充满激情、热情洋溢的讲话,并预祝联谊会圆满成功。
晏邦华参谋长讲话
深情叮咛保重身体
战友们合影留念(前排中为晏参谋长)
4月26日、27日两天,战友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项王故里、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皂河龙运城、骆马湖沙滩公园,参观了朱瑞将军纪念馆和彭雪枫将军纪念馆。战友们深切感受到:在宿迁这方土地上,到处都浸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宿迁的景色非常迷人、宿迁的战友热情好客,来到宿迁大家非常高兴。
项王故里公园
战友及军嫂们在项王故里合影
战友们在三台山公园合影
敬礼,战友!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高级将领、人民军队炮兵主要奠基人朱瑞1905年9月出生于江苏宿迁。抗战胜利后,朱瑞被派往东北担任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他在炮兵的组织、训练、装备、作战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明确规定与要求,使我军炮兵进入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阶段。朱瑞领导的炮兵在解放东北全境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支援、发挥了很大作用。
1948年,朱瑞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43岁。参观朱瑞纪念馆后,战友们感慨万千,对朱瑞将军的生平事迹有了更多了解。毛泽东主席为朱瑞将军题词:“人民的砲(炮)兵万岁”,迟浩田上将为朱瑞将军纪念馆题写馆名。这一切,更是增加了我们对朱瑞将军的敬仰。朱瑞将军不但给我们留下了骁勇善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炮兵部队,更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们更加懂得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深切体会到朱瑞将军一生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艰苦历程,更加感知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由迟浩田上将题写馆名的朱瑞将军纪念馆
朱瑞将军铜像
在朱瑞将军纪念馆参观解放军炮兵武器装备陈列
走进彭雪枫将军纪念馆,阵阵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看着那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战友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纪念馆里,展示着近百位将军的图片,其中有一位将军引人注目,他就是王焕民少将。王焕民少将1928年出生于江苏宿迁,1944年5月参加新四军,后曾任陆军二十师政委、宁夏军区政委,是二十师官兵的骄傲。战友们说:彭雪枫将军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要铭记历史、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继续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贺兰山精神、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彭雪枫纪念馆
在彭雪枫纪念馆参观“百位将军”光辉形象展板
王焕民少将图片展板
在彭雪枫纪念馆现场交流
4月27日晚,组委会举办了隆重的欢送晚宴,李仰亮老首长致欢送辞。他说:“在这短暂的相聚之后,我们即将分别。虽然心中充满了不舍,但我相信:这段日子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卢秀刚老首长希望:今后战友们无论身处何方,都要加强沟通和联系再话当年,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一起畅谈过往的经历、一起感叹时光的流转、一起感恩生活得到馈赠,把战友们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拿出来一起分享、把战友们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困惑倒出来一起分担。
老指导员邓连友,对联谊会进行了总结。他激动地说:“联谊会上,战友之间的情感联系非常深厚。这种情感,源于军营共同生活的经历,包括同吃、同住、同训练的亲密接触,以及在军营中形成的深厚友谊。”之后,许多老战友也再次表达了对军营生活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恩,不仅体现在对军营生活的怀念,也包括对战友之间友谊的珍惜和对军旅生活情感的深深眷恋。
战友们举杯庆贺再次相聚重逢
好兄弟珍视健康,保重身体
惠万存连长最后说:“感谢生活给了我们军绿色的回忆,感谢军营给了我们最纯真的友谊。战友们欢聚一堂,如酒甘醇、如花芬芳。非常感谢宿迁的老战友精心筹办这次联谊会,使天南地北的战友们再次欢聚一堂唱军歌、忆往事,快乐无比。”参加联谊会的军嫂们也显得非常激动,她们高兴地说,“今生嫁了个兵哥哥,我们无怨无悔”。
军嫂们合影留念
老少军嫂姐妹花合影留念
随后,战友和军嫂们一一登台,为联谊会送上了一曲曲优美动听的歌儿。陕西的军嫂清唱了秦腔和当地的民歌,青海籍战友赵胜演唱了《青海花儿》,甘肃、四川、湖北的战友和军嫂也演唱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曲目,把联谊会推向了高潮。第二天战友们就要各奔东西回到自己的家乡。当晚,无论如何都要尽情地欢歌,把最美好的祝福留在项王故里、留给宿迁的老战友。在欢快的气氛中,战友们挥一挥右手敬一个军礼、道一声珍重,战友们保重身体、健康常有!
高唱一曲《战友之歌》
老战友:保重身体,后会有期!
美丽迷人的宿迁风光
在《难忘今宵》的醉人歌声中,大家依依不舍,敬礼、握手告别。战友们齐声高喊:明年我们再相聚!
联谊会活动掠影:雒茂荣及参加联谊会的战友
项王故里留影
部分老战友合影
为1970年入伍的老战友拍个照
老战友合影
老战友及军嫂合影
老战友合影
联谊活动留影
美丽迷人的宿迁风光
远航大酒店欢迎参加联谊会的各地战友入住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作者雒茂荣 陕西铜川人,195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76年11月入伍,原步兵六十团二炮连战士。1980年12月退伍,1981年7月到印台区乡镇企业局工作,其间兼任《中国乡镇企业报》特约记者;1989年7月到印台区政府办公室担任秘书,1994年3月到《印台报》报社工作,1997年5月起任党支部书记、副社长、社长。2004年1月,任印台区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区委小康办主任;2007年10月,任印台区人大常委会法治工作委员会主任,兼任铜川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印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
作者何爱国 甘肃嘉峪关人,196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981年12月入伍,曾在陆军第二十师六十团二炮连、五连和四连服役。1986年底退伍,先后在嘉峪关市嘉峪关乡、文殊乡和嘉峪关市纪委工作。2009年被认定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编著有《嘉峪关故事传说》《嘉峪宝卷》等民间文学作品,参与主编《嘉峪关市志·纪检监察篇》,2024年4月退休。
原文编辑:曹益民 赵苏平 巩天宝
本文编辑:徐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