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三年,此时高欢已经身兼大丞相、太师等职位,成为西魏的实际掌权人。
与其同甘共苦的糟糠之妻娄昭君,也终于不用燃马粪、自作靴,算是熬出了头。
可就在这一年,娄昭君却主动从正妻降为侧室,并且还将正房腾出来给柔然的蠕蠕公主,此后也常不能与高欢见面。
难道娄昭君真的看走了眼,世事发展全然背离当年城墙上那句“此真乃吾夫也”?
北齐横空出世
世人皆知窦太后、武媚娘和慈禧在封建王朝权势滔天,可是在北齐王朝,亦有一传奇女子娄昭君,同为垂帘听政的典范。
在高欢死后,娄昭君就已经成为北魏或是北齐实际上的太上皇,也成为了儿孙皇位上最毒辣的荆棘。
因为在娄昭君从政的一生中,她所认同的帝王便只有高欢和高澄,其后便是一代不如一代。
在武定七年,时任东魏齐王,年少称宰相,平定多方叛乱,吞并两淮的一代天才高澄年仅29岁遭遇刺杀身亡。
先后失去丈夫和爱子的娄昭君痛心不已,更加让她烦心的是,高家新的掌权人高洋却跑来兴高采烈的告诉她:母亲,我想要当皇帝。
娄昭君看到高洋的这副“蠢相”,无奈地说道:你父亲和大哥都没有取代皇帝,你怎敢行尧舜之事。
娄昭君的这番思量可谓是非常聪明。
彼时,朝中重臣耶律光、杜弼等人对天子忠心耿耿,极力反对高家掌控朝廷。外加西魏的宇文泰被视为正统,其极有才能,一直压制东魏。
如果高洋敢夺取东魏帝位,宇文泰可以说有了政治舆论上的优势,高家政权就会岌岌可危。
同时,外部还有强大的柔然和梁朝,稍有不慎,东魏会遭到三反围攻而亡国。
可惜,娄昭君还是没有劝诫住高洋,西魏终究是换了北齐的旗帜。
太上皇登场
不过,高洋在娄昭君面前,可谓是一个实打实的孝子,政事常要听从母亲教诲,连娄昭君的宫殿也被叫作宣训,意为高洋的旨意要来自娄昭君的教诲。
不仅如此,连关乎军政的讲武活动,以及军政掌权人的任用,高洋都要邀请娄昭君到场和认同,甚至因母亲对自己所选之人赞扬,都倍感鼓舞。
初年,高洋励精图治,内修法政,外逐敌寇,就想要超越父亲和大哥的成就,一度被誉为英雄天子。
尽管高洋做到这样,母子之间的权势矛盾还是爆发。
因为娄昭君对高澄的多番赞扬,并且对东魏实际政权掌握过度,作为傀儡皇帝的高洋心中母亲又爱又恨,晚年还染上了嗜酒。
此时,高洋还面对着弟弟高演和高湛对皇位的觊觎。
高洋心中的不忿无法发泄,便借助醉酒为理由,在娄昭君前来责备其自甘堕落的时候,甚至摔伤了娄昭君。
此后发生的高洋鞭挞岳母,口中所言也是:打不了皇太后,还不能打你。
由此可见,娄昭君对高洋造成的心理阴影之大。
而高洋在意外摔伤娄昭君后,也是恳切地请求处罚,并承诺母亲戒酒。不过,高洋戒酒没有坚持一旬,其生命同样也没有延续几年。
由于过度饮酒纵欲,高洋在三十四时暴亡,由其子高殷继位。
娄昭君也面临了政权的新一轮争夺。
威震朝野
当时,朝中有着三方势力。
一是以高洋留下的辅佐大臣杨愔为首的辅佐大臣,以死守护高殷以及其母亲汉人李太后李祖娥。
二是以高演和高湛二王为首的势力。
三则是娄昭君。
早年间,娄昭君便想要给高洋安排自己的侄女结婚,想要取代李太后,以此完成对高洋后代的掌控,但是失败了。
因为多方势力的角逐,最终北齐发生了一起政变,说白了就是叔叔想把侄子拉下台,侄子想把叔叔赶出京。
随后,杨愔连同李祖娥等人设计了一出鸿门宴,但是因为高演等人消息四通八达,最终造成了高演兵围皇宫。
因为杨愔率先发出了要诛杀二王的怒吼,被高演等人一番折磨,失了一只眼睛。
双方闹到如此兵戈相向的地步,最终还是请出了娄昭君主持大局。
娄昭君为了制衡两方势力,最终为高殷残留了一些势力,以冤杀杨愔结束了这场争斗,史称乾明之变。
其实这场政变,也是娄昭君对高演二王的妥协。她深知杨愔的忠心耿耿,所以出席葬礼,大声痛哭,并且用纯金打造了一只眼珠放在了杨愔的眼眶内。
二王权势滔天,没过多久,高殷还是被娄昭君废除。娄昭君对高演等人令行禁止:绝对不能谋害高殷。
因为娄昭君能够顺利废除高殷,平息朝中重臣动乱,以名誉保证高殷不会有生命危险。
不过,同为高家人,高演同样和父兄等人一样心狠手辣,高殷还是被害。
本来这件事情能瞒好久,可惜在高演摔伤后,娄昭君亲自探望,随口探听高殷的近况。
高演看到母亲此间对自己的关怀,最终还是对母亲的询问,沉默不语。
娄昭君瞬间崩溃大哭,因为她失去了一个亲孙儿,也失去了政治信誉。
娄昭君也算是安享晚年,手中仍把有朝中政权,高演也对她言听计从,事事以孝为先。
而高演和他哥哥高洋一样,也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甚至在临死之前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母亲的墓碑。
而娄昭君在熬走五朝帝王后,在高湛继位不久患病离世。
相比较哥哥们,高湛却全然不对母亲抱有爱母之心,甚至在娄昭君去世后,不换丧服,饮酒作乐,见到仆人身穿丧服,甚至鞭挞他们。
人生若只如初见
其实,娄昭君应该更喜欢其早年与高欢的生活,而非与儿孙们的勾心斗角。
在娄昭君年轻的时候,其祖父辈就已经是贵族家庭,其祖父是真定侯,兄长也是南部尚书。
作为豪族大家小姐,北魏许多贵族想要迎娶,但是均被娄昭君拒绝。
直到某天娄昭君看见了城墙上的镇兵高欢,便一见钟情,直言他将是我未来的丈夫。
彼时的高欢穷困潦倒,寄宿在姐夫家,地位堪比下人,役同厮养,到了部队也是最底层的士卒,任人打骂。
只有娄昭君看出了其未来可期,所以差使奴婢偷偷给高欢赠送钱财,数年累月,积攒财富,迎娶自己。
娄昭君嫁给高欢之后,也一下子从锦衣玉食的贵族小姐变成了士卒之妻。
高欢当时的地位低到只因在主人家坐着吃饭,就被鞭挞四十,期间全靠娄昭君照顾。
后来高欢感觉到北魏动荡在即,便与娄昭君商议广交贤才。再到后来战争爆发,娄昭君陪同高欢南征北战,日子更加疾苦,便有了燃烧马粪,自己做靴子的事迹。
甚至在高欢成为统帅后,娄昭君生产困难,也拒绝奴婢告知正在征战的高欢。
而且娄昭君还时常为高欢献策,甚至可以在帐内议事,指挥将士,早年间政治能力非常显著。
就比如杀了梁帝的侯景,曾经就是高欢密友。他骁勇善战,但是常有野心,奸猾狡诈,像个墙头草一样,在各种势力之间反复横跳。
在高欢出征西魏,沙苑战斗中,侯景就提出过率两万精兵直取西魏首都。
娄昭君得知后,立刻提醒高欢侯景多次换阵营的事情。
果不其然,高欢去世后,侯景就不服从高澄,叛变东魏,先后投往西魏和梁朝,最后逼死梁武帝,自立为帝。
不仅如此,娄昭君为了高家政权,甚至放弃了自己所拥有的私情。
高欢成为了东魏掌权者后,因联结柔然抗衡西魏,需要政治联姻时,便想要将柔然公主嫁给东魏世子。
柔然之主非常聪明,知道东魏已然是高欢囊中之物,东魏世子只是案板鱼肉,便要高欢亲自迎娶柔然公主为正妻。
高欢虽知国家大事为先,但是与娄昭君感情深厚,断然不从。
娄昭君得知后,对高欢进行劝解,主动降为侧室,将自己的正房给了柔然公主。
柔然公主来后,娄昭君甚至不能与高欢经常相见。
而且柔然公主拒不学习汉语,甚至连高欢患病无法前往柔然公主住处时,柔然公主也要高欢坐轿前往,自己绝对不会自下身份去往高欢住处。
对于这些事情,娄昭君只是为高欢所受委屈悲伤,却从不自怨自艾自己的处境。
与高欢在一起的日子,娄昭君虽然感到辛苦,却有着高欢的宠爱和信任。反而是儿子高洋等人,对自己更多的是忌惮和不满。
娄昭君曾经的野心便是止步于高欢被封为渤海王,其后种种,更多的是一个传奇女子的无奈前行。
参考文献:
娄昭君平议──兼论北齐乾明政变,中国知网
一首童谣引起的思考─—娄昭君刍议,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