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福建莆田8岁男童石谷解走失16天,搜救仍在紧张进行…

“我们还在找,并没有终止搜寻,当有最新进展的时候,会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媒体平台发布!”仙游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的回应,给所有关注此事的人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尽管福建莆田8岁男童随父母攀爬闽中第一高峰石谷解走失已有16天,搜救情况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但只要搜救不止,孩子就仍有生还希望。



5月4日,这本是一个普通的出游日,8岁男童邹某樽跟随父母来到石谷解游玩。但下山途中,孩子意外与家人走散,就此消失在茫茫大山之中。事发后,当地迅速反应,调集公安、森林消防、各地救援队、志愿者、乡干部及村民等各方力量,组成庞大的救援队,动用搜救犬和无人机热成像等手段,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大搜救。



参与救援的队员无奈地表示:“几乎所有常规的、不常规的路线,甚至是孩子不可能去的地方,我们都找了,但始终没有发现有效的线索,我们也感觉很无力 。”



从志愿者和搜救队员上传的徒步软件寻找轨迹来看,密密麻麻的线路显示,大家总计已走了超过1500公里的山路,这个距离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也相当于中国台湾省全岛周长的4倍,附近区域几乎被翻了个遍,就连石谷解旁边的五雷山也多次被仔细搜寻,可依旧毫无所获,这让救援人员既纳闷又倍感无力,甚至有志愿者搜寻到凌晨3点,因一无所获而崩溃哭泣,向大家道歉。



此前有救援队负责人研判,失踪男孩可能已离开搜救核心区域,种种迹象也表明孩子大概率不在失踪点附近。这或许就是多日搜寻无果的原因。



近日山上情况不佳,雾气浓重,救援队员稍拉开点距离就彼此难见,不仅大大增加了救援难度,还对搜救队员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稍有不慎,就可能踩空遇险。



日前,有搜救队员在山上搜寻时,因雾气大,意外看到好似佛光的景象,给紧张压抑的搜救工作带来一丝别样的慰藉,人们也期望这是一种吉兆,保佑孩子平安归来。



网友们也纷纷为救援出谋划策,很多人认为孩子大概率不会往山上走,建议排查山下监控,但监控也存在死角,且孩子可能跑错位置。



参与搜寻的队员提到,孩子失踪处高山林立、岔道众多,一旦走岔就很难找寻,方向难以确定。目前,救援力量已达2千多人,搜救范围也扩大了几十公里,却仍未发现一点痕迹。



孩子走失的地方恰好容易走岔路,既可能走向一侧,也可能通过岔路到五雷山区域。救援人员最初以孩子走失地点为中心,对方圆几公里半径区域进行搜寻,实际搜寻范围更大,后来更是扩大范围,对山区展开地毯式搜寻,大家都感觉孩子有可能走远了。



目前远未达到终止救援的条件。一方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孩子已无生还可能,救援队员始终相信孩子仍有生存希望;另一方面,救援手段尚未穷尽,无人机热成像、救援犬等都在持续发挥作用。



从5月18日开始,救援指挥部调整策略,将大规模地毯式搜寻变为重点区域排查,采用“网格化精搜”,把重点区域划分成网格,各搜救队分工明确,对负责网格进行精细搜寻,避免遗漏,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救援手段进一步升级,利用地震雷达探测山区众多的地下空洞,排查孩子坠入被冲到此处的可能,后续攀岩队、红外热像仪机组也将前来支援,助力搜寻险要的深坑或山崖地带。



站在孩子角度思考,一个8岁孩童,走失时可能在追前面的哥哥,起初或许未意识到走错路,会一直向山下追去。等意识到迷路,因缺乏指南针和方位知识,大概率会沿着主观认为的路一直走,直到无路可走。



此时,他可能自行判断方向继续前行,也可能寻找山洞等掩体躲避。可在没有方向感的密林深处,任何方向都可能被孩子当作“出路”,这也是救援最棘手之处。



截至目前,尚未找到能为救援指明方向的物品,只能不断扩大搜索范围,覆盖孩子可能前往的方向,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也是救援队员始终对孩子生还抱有信心的原因之一。

孩子走失,最痛心的莫过于父母。知情人透露,孩子父亲一直跟随救援队进山,高强度搜寻和休息不足,让他瘦了10斤;母亲情绪濒临崩溃,常抱着孩子的小熊玩偶在山谷呼喊孩子名字 。如今,母亲因要照顾家中其他孩子和老人,已离开石谷解,但父亲仍坚守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丝找到孩子的机会。在这个艰难时刻,父母需要的是安慰与支持,而非指责。

这场牵动人心的搜救行动仍在继续,所有人都在期待奇迹的出现,希望小男孩能平安回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