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首次出访选择了三个海湾国家,收获了军购和投资大单。不管未来履约情形如何,现在自然是风光无限。特朗普此次出访主要想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期待海湾三国更多购买美国国债。目前美国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特朗普政府面临严峻增收节支和融资压力。而海湾国家财力雄厚,有能力帮其渡过经济难关。二是扩大对美投资。特朗普谋求美国“再工业化”,鼓动各国加大在美直接投资。特朗普此访需要敲定沙特等国对美投资承诺。三是要求海湾三国购买更多美国武器和大宗商品。
特朗普的中东访问堪称商业外交的极致演绎。沙特王室为迎接他的到访,不仅将全球最高建筑哈利法塔点亮成星条旗,更送上千亿美元订单。表面上,这些协议为美国带来“史诗级政绩”,但深层次看,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沙特承诺的1420亿美元军购中,大量装备交付周期长达数年,且在美国稀土供应受中国管制、军工产能不足的背景下,能否如期完成存疑。沙特对美6000亿美元投资看似慷慨,实则与其“2030愿景”经济转型计划高度绑定,本质是借助美国资本与技术,开发新能源、旅游业,而非单向输血。
特朗普(资料图)
6000 亿美元的经济协议背后,是美国对沙特经济的深度捆绑。协议涉及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表面上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实则是美国为维持能源霸权的关键举措。沙特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其石油政策直接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美国通过投资合作,试图将沙特的能源产业与美国经济深度绑定,确保沙特在石油产量、定价等关键问题上与美国战略保持一致。
真正让这场中东之旅不同寻常的,并非那些虚实难辨的数字,而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冷处理。回顾特朗普第一任期,他的首次出访就选择沙特+以色列“双站连跳”,并大张旗鼓推动《亚伯拉罕协议》,试图塑造美国撮合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世纪功绩”。如今,特朗普再度造访中东,却故意绕过以色列,这种“外交缺席”本身就是最有力的信号。
特朗普访问沙特(资料图)
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5月13日报道,沙特阿拉伯环境、水利和农业部表示,沙特已与中国在北京签署57项农产品协议,价值140亿里亚尔(约合269亿人民币)。另据沙特通讯社网站5月12日报道,沙特和中国签署了两项协议,将沙特奶制品和水产养殖品出口到中国市场。这是在沙特环境、水利和农业大臣阿卜杜勒拉赫曼·本·阿卜杜勒莫森·法德利5月12日访问北京期间达成的。
其中,中沙联合研发的沙漠耐旱作物技术尤为关键,毕竟沙特计划在红海沿岸的NEOM未来城中推广中国光伏灌溉系统,目标是将农业用水效率提升40%。当然这样的合作并非是“临时决定”,早在2023年,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就已向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7家中国AI企业注资,但受美国芯片出口禁令影响,这些公司的技术迭代一度停滞。而此次特朗普带来的英伟达A100芯片,虽然是解了沙特AI实验室的燃眉之急,可它的算力仅能满足NEOM未来城5%的数据处理需求。
沙特与中国合作(资料图)
269亿人民币的交易额,在中沙贸易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具体的协议细节还在陆续披露中,但可以预见的是,这57项协议涵盖了沙特的大枣、咖啡豆、蜂蜜等多种农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都有着相当大的需求,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促进这些产品的进口,丰富中国消费者的选择。 同时,关于沙特奶制品和水产养殖品出口中国的协议,对于解决中国部分地区奶制品供应、提升食品多样性都具有积极意义。对沙特而言,这将促进其农业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