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援引路透社报道,沙特阿拉伯环境、水利和农业部宣布,沙特当天在北京与中方签署57项农产品协议,价值约269亿人民币。
2025年5月,特朗普访问沙特,此行被视作特朗普推动美沙合作的重要举动。据多方报道,特朗普访沙达成了两项备受瞩目的成果。美国与沙特签署6000亿美元的经济协议,还有一项价值1420亿美元的军火交易。白宫方面将这笔军售订单称作“史上最大规模防务合作”,但细究条款,部分装备采购需搭配美国技术转让,这说明美国试图将沙特的“国防”和“经济”强行捆绑,以转化为自身的贸易成果。沙特王储对美投资承诺达6000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惊人,沙特一年的GDP约为1万亿美元,这一投资数额占了全年GDP的70%。
特朗普(资料图)
从美国角度看,特朗普此次访问中东三国,沙特之行收获颇丰。他直言看中海湾国家“石油美元”的吸引力,此次无论是军火销售还是吸引沙特投资,都让他赚得盆满钵满。对特朗普而言,这趟访问是“一箭三雕”。一方面,可将此访合同作为“政绩”,为“中期选举”拉拢选民;另一方面,能回馈在竞选总统时出过力的军工企业;再者,借助沙特巨额投资拉动美国就业。看似特朗普为美国谋取了巨大利益,可沙特也有自己的考量。
沙特虽“财大气粗”,但一次性拿出相当于一整年GDP 70%的资金,也是心疼不已。沙特有自己的无奈,在中东地区,伊朗是其长期的对手,还有胡塞武装不断制造麻烦,沙特需要购买武器来保障自身安全。长期以来,沙特90%的武器都来自美国,继续购买美制军火在成本上相对较低。而且,特朗普与胡塞武装签订了停火协议,美国在这场博弈中似乎“两头通吃”,沙特为换取美国的军事支持,只能继续送钱。
然而,沙特并非完全依赖美国,在外交上积极寻求多边合作。在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同时,沙特迅速派出环境、水利和农业大臣法德利前往北京,与中国开展合作。此次中沙签署的57项农产品协议,虽金额与美沙军售协议相比差距较大,但意义截然不同。
特朗普(资料图)
沙特与中国的合作,早在特朗普访沙前就已启动,法德利到达北京当天,就落实了沙特奶制品和水产养殖品出口到中国市场的两项协议,其余50多项协议在5月13日签订。沙特和中国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农产品领域。中石化、宝钢已落地沙特,华为、阿里云、中兴云、蚂蚁集团、美团等科技企业也在沙特有所布局,合作范围从石油到科技,从基建到民生,呈现出全方位发展的态势。
从合作模式来看,美沙合作侧重于“交易主义”,美国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从沙特获取经济利益,如同“吸血”一般。而中沙合作立足于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是真正的“互惠”模式。这种差异沙特自然看在眼里,沙特近年来积极推行多边外交,与中国加强合作就是重要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在石油贸易结算方面也在做出改变。2025年,沙特对华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经达到22%。这不仅是沙特在金融领域的一种尝试,更是其对美元依赖程度降低的信号。
从民间层面看,沙特民众对中国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吉达商会2025年的民调显示,认为中国是“沙特最可靠合作伙伴”的比例高达43%,而认为美国是“最可靠合作伙伴”的比例仅占29%。这也反映出沙特在外交选择上的倾向。
特朗普(资料图)
沙特“两边下注”的行为,并非摇摆不定或首鼠两端,而是其在多极化时代的一种觉醒。在当今世界格局下,真正的合作伙伴不应只想着从他国敲诈利益,而应携手共同发展。沙特明白,靠勒索来的“生意”,或许能带来一时暴利,但从长远来看,赢得人心才是关键。
中国一贯秉持着平等、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与沙特合作,共同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未来,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中沙关系有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而沙特在外交上的多元选择,也将为其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