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摄影报道

5月19日上午9点,位于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长坝村一处西瓜大棚旁,种植户邓刚忙着将新鲜采摘的西瓜搬上水果摊贩小代的三轮车。“这个西瓜好卖,1000多斤3天就能卖完,如果天气再热点,我一天就可以卖一千斤。”小代胸有成竹地说道。


摊贩正在装车

小代所说的西瓜,是一种代号为“8424”的麒麟瓜,当地人更习惯称之为“郭北西瓜”,它不仅是一个“地名+品种”标签,而是内江市知名商标,曾荣获“四川省优质西瓜”的美誉。

郭北西瓜为什么如此畅销?坐在凉棚下,邓刚向记者娓娓道来。

返乡创业种植西瓜

带领村民共奔富裕路

“这是我种瓜的第22个年头,带了大概50多个徒弟出来,在内江或者外地种瓜。”53岁的邓刚是土生土长的郭北镇人,当兵转业后回到家乡,开过药店,合伙办过厂,直到开始种西瓜,他才找到了自己的赛道。

起初创业并不顺利,第一年,西瓜生了病,不知道怎么治,只能眼看着亏本。失败乃成功之母,他虚心请教专家同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两年后,瓜田开始盈利。

所谓的“郭北西瓜”,并不一定是在郭北镇种植的,这些年来,邓刚在郭北镇、田家镇、高桥街道都流转过土地种瓜。在他看来,只要品种和方法对了,在哪里种都一样。如今这片150亩的瓜田,是他和4个朋友合伙,于去年流转的。他的瓜棚一年可以结4茬瓜,平均亩产1.2万斤,邓刚粗略算了一下,2024年除去成本,他赚了20多万元。


村民正在瓜棚里顺藤梳果

腰包鼓起来后,邓刚也不忘拉乡亲们一把。他以10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了老百姓的土地,同时还雇佣了20多个村民来此务工。

62岁的雷跃英一边在地里干活,一边对记者说,她家还有几亩地,农忙时干自己的活,农闲时来基地帮忙,一天100元钱,就当挣点零花钱。

婉拒直播带货邀约

深受市场欢迎不愁销路

郭北西瓜,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口感细腻、甜脆化渣,深受消费者喜爱。成熟的西瓜只需要轻轻一敲,“砰”的一声,翠绿的瓜皮就此裂开,露出鲜红的瓜瓤。

邓刚的瓜棚今年5月1日开园,先是面向散客和小摊贩出售,5月8日,西瓜大量成熟,才向批发商售卖。

在内江农批城开店的张春林已经做了30多年水果批发生意,对郭北西瓜,他赞不绝口:“相比外地西瓜,郭北西瓜小薄皮大红瓤,又甜又化渣。最近基本每天一车,一车拉三四千斤西瓜,好卖得很。”


瓜棚里的大西瓜

5月19日,尽管张春林7点过就来了瓜棚,临近中午却只能空手而归。“今天四五个批发商都打空手回去。”邓刚在一旁解释道,今年头茬瓜因为受寒潮影响,结果率不高,产量有所降低。地里的西瓜成熟一个卖一个,批发商要的量大,没那么多货供给,只有让他们多几天再来。

当记者问起,有没有通过网络平台销售时?邓刚摆手说道,每年有一二十个人给他打电话,说要在网络平台上帮忙带货,可是他都拒绝了。一是因为西瓜太脆,运输途中容易裂瓜,二是本来也不愁卖。

自主培育夏满蜜桃

打造“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郭北西瓜,当下,在东兴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夏满蜜桃也正是成熟时节。在郭北镇亢家村夏满蜜桃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桃树枝繁叶茂,一个个饱满圆润的桃子挂满枝头,微风吹过,诱人桃香扑鼻而来。

“夏满蜜桃”是东兴区培育的本土优质特早熟蜜桃品种,因在立夏至小满时节成熟而得名,果肉呈红色,风味甜,汁液多,桃香浓郁。

无论是郭北西瓜,还是夏满蜜桃,都只是东兴区特色农业产业的缩影。近年来,东兴区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助力农户增收,助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接下来,东兴区将持续大力发展特色果蔬产业,将产业发展的红利转化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催化剂”,持续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郭北西瓜(图据东兴融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