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并且位次高居第二。有些读者感到不解,论名气、论战功,似乎徐海东没有那么出众,不光比不了粟裕,甚至也比不过陈赓。



那他成为“第二大将”,是不是有点高?如果清楚人民军队的历史沿革,就不会有这种疑问了。评军衔,可不是比较将领在民间的名气。徐海东的军衔只低不高,若非自身严重伤病及粟裕异军突起的原因,55年徐海东评第一大将都不是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1935年徐海东曾慷慨做主,从红25军经费中拨出一大半,支援给中央5000大洋。这只是一件具体的事,体现了将军的立场和胸怀,他当然不是凭这么一件事就授大将的。

这主要还得从红军的“山头”来分析。1936年三大主力都完成长征、实现会师时,并不是只有3个主要山头。红25军才是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论规模和实力,除三大主力方面军,再没有其他部队能够跟红25军接近,事实上红25军就是红军时期的“第四大山头”,这是历史事实。



红军是军队的初创期,能够在全面抗战前,为红军发展并保留下大规模的作战部队,军事主官的功绩非常了不起。红25军的当家人是徐海东,另外还有吴焕先、程子华,也是红25军的主要领导。但吴焕先在长征路上牺牲了,程子华到红25军时间又比较晚,影响力远不如徐海东。



并且程子华转业去了地方,建国后军队评军衔,徐海东是“第四大山头”高层的唯一代表。中央红军就不用说了,10大元帅有8个来自红一方面军,大将、上将比比皆是;四方面军是第二大山头,元帅中有徐向前作为代表,原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评了开国大将;红二方面军也有元帅,就是当家人贺老总,而许光达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所以一目了然,人民军队的前三大山头,55年在元帅、大将中,都有相应的名额分配。红25军历史地位不如三大主力,但比其他小山头都要突出,并且是突出得多,评衔时他们不可能被忽视。事实上该部出的名将,质量都非常高,比如韩先楚、刘震,谁人不知?都是典型的红25军战将,军事水平和战绩很出众。

像这样一个大山头,即便不出元帅,至少也要有大将代表。徐海东伤缺时间确实比较长,从1940年就到后方养病了。如果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一直在队伍里,职务也没受影响,他不是不能“冲击”一下元帅衔。考虑到这个因素,徐海东位列大将之首,是合适的。



只不过来自三野的粟司令,评衔时是个“异数”,红军和抗战时倒也没有太突出,但他在解放战争中的战功,事实上明显超越了大将层级,这点是公认的。作为陈毅以下的新四军、三野代表,粟裕排在了开国大将的第一位。

徐海东后期战功不及粟裕,但他的建军贡献,要高于其他大将,属于军队缔造者之一。在这方面,大将之中恐怕只有张云逸能够与之媲美。但张云逸除早期资历外,军事才华、战绩又比不了徐海东,位次相差较大。总体来看,徐海东的“第二大将”身份,是当之无愧的。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