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5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第三站(北京·昌平)暨环昌平国际公路自行车挑战赛在南邵文化广场开幕。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孙为民宣布赛事开幕。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梅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怀刚,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葛军,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晓东,区委副书记冷强田出席开幕式,与2000余名专业车手、骑行爱好者及市民游客共同见证这场体育盛事。



01

骑行基因深植昌平

赛事经济激活发展动能

刘晓东在致辞中指出,昌平区上风上水、人文荟萃、活力宜居,作为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赛和亚运会自行车赛的举办地,昌平建成了全国首座国际标准自行车赛场,投用了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孕育了中国首位亚运会自行车“双冠王”,形成了千里绿道系统和深厚的骑行文化。近年来,昌平区坚持以“北京骑行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打造了“一横四纵”骑行道网络,成功举办环西自行车赛等一批高水平赛事,有力带动文旅农商体融合发展,赛事经济呈现生机勃勃的态势。作为国内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公路自行车赛事,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汇聚了国内顶尖职业车队与精英车手,周四率先开赛的专业组比赛,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的最高竞技水平,与前两站相比,昌平站增设了“大众组”赛事,让骑行爱好者能够与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共享骑行乐趣。借此机会,诚邀各界朋友走进昌平、了解昌平、爱上昌平,感悟大美昌平的迷人魅力,寻觅心中的诗和远方。











02

专业与大众同场竞技

创新赛制彰显全民参与理念

据了解,本次比赛创新采用“专业竞技+大众参与”的模式,设置24.5公里、65公里、128公里、181公里不等里程,吸引职业车队、精英车手及骑行爱好者同场角逐。其中,181.1公里的男子、女子及大众个人赛赛道横跨昌平8个镇街,途经朝辛路、水库东路、赤昌路、怀长路、望百路、桃下路等景观路段,串联起水岸风光、林荫隧道、山花梯田与果香田园,堪称“昌平全域文旅的流动展廊”。选手们在风驰电掣中感受昌平生态之美,观众则通过沿线文旅活动深度体验昌平文化魅力。











03

四天赛程亮点纷呈

全域文旅资源集中绽放

本次赛事自5月15日起持续4天,前期赛程同样精彩纷呈。男子、女子个人计时赛及混合团体计时赛在流村镇展开,赛道依托山势设计,途经王家元水库、白羊城村及“百里环廊”,选手们在竞速中领略京郊乡村的诗意画卷;大众城市绕圈淘汰赛则选址“环十三陵水库”赛道,将燕山余脉的苍翠山色、十三陵水库的湖光潋滟与明十三陵的文化底蕴融为一体,让参赛者沉浸式感受昌平“山水城陵”的独特气质。







04

以赛为媒

诚邀四海宾朋共赴昌平之约

昌平区文旅局以本次环昌平自行车赛为抓手,深度激活“体育+文旅”融合引擎,通过串联十三陵水库、怀长路等特色景观,打造“可骑行、可观赏、可消费”的精品线路,实现赛事流量向文旅消费的转化。赛事期间,推出“环十三陵水库”骑行线、42公里绿道骑行线等主题线路,联动商业综合体、乡村大集与特色民宿,并依托“玩转昌平”小程序提供赛事服务与优惠信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场景。



未来,昌平区将加快实施《昌平区文旅农商体融合发展行动计划》,以赛事为载体推动“文旅+农业+商业+体育”跨界融合,通过常态化举办节庆、赛事与文体活动,打造“处处是景、时时可游”的全域旅游生态,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昌平诚邀八方来客,以骑行丈量山水之美,以赛事体验人文之韵,共享文旅融合发展红利,感受“景城共生、文旅共荣”的活力之城魅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