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人均米其林星数全国领先的上海,你以为在百年老字号咬下的那口酥烂红烧肉,真是大厨凌晨四点开灶慢炖?315 晚会撕开预制菜黑幕的瞬间,这座美食之都的餐桌上,预制菜与现做菜的真假博弈彻底摊牌。从连锁快餐到星级酒店,从弄堂小店到外卖餐盒,那些让你大快朵颐的 “现制美味”,究竟藏着多少 “复热科技”?当千万食客的味蕾沦为战场,预制菜的野蛮生长与规范突围,正在沪上街头激烈交锋。

01

上海预制菜市场现状:渗透全场景,口碑两极分化

上海的餐饮江湖里,预制菜早已完成了 “农村包围城市” 的渗透。无论是写字楼旁出餐神速的连锁快餐店,还是外滩高端酒店里价值千元的宴席,预制菜都以隐秘的姿态占据着半壁江山。西式快餐巨头们深谙此道,炸鸡块、薯条、甚至沙拉酱都提前预制,后厨只需简单复炸、摆盘;中式连锁餐厅更将预制菜运用得炉火纯青,某知名红烧肉连锁品牌,每天成百上千份色泽诱人的红烧肉,实则是中央厨房提前烹制的半成品,后厨仅需加热收汁。就连主打 “现杀现做” 的海鲜酒楼,在制作工序繁复的佛跳墙时,也悄悄用上了预制菜半成品 —— 海参、鲍鱼等食材早已在工厂里完成前期处理,后厨只需按比例调配炖煮。

消费者的反馈犹如冰火两重天。社交平台上,吐槽预制菜 “毫无锅气” 的帖子热度居高不下,有食客在某五星级酒店婚宴上,满怀期待地夹起狮子头,入口却尝到冷冻后的松散口感,直呼 “吃了个寂寞”。但也有另一派支持者,据美团调研数据显示,上海年轻上班族群体中,超 60% 的人愿意为预制菜买单,他们更看重 “15 分钟快速出餐” 的效率优势。这种态度差异,在 2024 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单中可见端倪:上海 15 家企业上榜,数量仅次于广东、山东,然而味知香、千味央厨等上市企业营收却出现双位数下滑,折射出市场的复杂博弈。

02

上海预制菜标准规范:全国首创 “复原率”,筑牢品质防线

面对行业乱象,上海率先打响了标准化战役。2023 年 12 月,《预制菜》《预制菜生产加工卫生规范》两个团体标准重磅落地,良友、盒马等本地巨头纷纷响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全国首创的 “复原率” 指标 —— 要求预制菜按规范加工后,口感、色泽等感官特性与现制菜品的相似度必须超过 70%,并详细规定了从样品制备到评分流程的全链条标准。这就像给预制菜戴上了 “紧箍咒”,倒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更推出 “组合拳”,《上海市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明确划分 8 大类产品类别,对冷链管理、添加剂使用等设置严苛门槛。2024 年 2 月,上海天信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拿到首张含预制菜的生产许可证,标志着行业从 “野蛮生长” 迈向 “持证上岗” 的新阶段。

03

预制菜行业:危机与转机并存的十字路口

315 曝光事件如同一记重锤,让行业龙头们业绩集体 “跳水”:味知香 2024 年营收暴跌 15.9%,净利润近乎腰斩;千味央厨营收、利润双下滑超 30%。但危机中也孕育着新生机。京东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上海预制菜成交额同比激增 170%,其中 51-100 元的中高端产品订单涨幅高达 178%,显示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企业纷纷开启 “自救模式”:有的投入千万研发低温慢煮技术,锁住食材本味;有的联合农户建立专属种植基地,从源头把控原料品质;直播电商赛道更是热闹非凡,预制菜品牌通过 “大厨现场烹饪演示”“试吃直播” 等方式,试图重建消费者信任。

04

多维视角:预制菜行业的破局之道

从可持续发展维度看,预制菜企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已成趋势。某沪上龙头企业与崇明岛农户合作,打造有机蔬菜专供基地,既保障食材安全,又带动乡村振兴;在包装环节,可降解材料的使用比例正逐年攀升。跨文化融合方面,上海作为 “美食联合国”,已引进日本寿司预制包、意大利披萨饼底等国际爆款,同时将本帮菜预制产品推向海外市场,让糖醋小排、鲜肉月饼等中式美味登陆亚马逊、速卖通。数字化浪潮下,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消费者偏好,某电商平台根据上海消费者 “爱甜偏鲜” 的口味特征,定向推送本帮风味预制菜,转化率提升超 40%。

这场舌尖上的革命远未结束。当标准化进程加速、消费需求升级,上海预制菜行业能否撕掉 “廉价速食” 的标签,真正成为 “品质生活” 的代名词?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个上海人明天的餐桌上。

第1经济,致力于学术研讨、产业监测和部门应用!

版权所有 非授权不得转载

www.leadeco.com

合作WX:wguobao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