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农村婚俗新风光荣证’,是对我们引领婚俗新风尚的最好肯定。”5月13日,27岁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女青年田荣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带着他们夫妇照片的荣誉证书,上面写着:“你们积极践行婚俗新风,结婚低彩礼,为建设文明乡风作出了表率。”

  团中宁县委书记孙晶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年4月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行动,推动治理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团中宁县委由此发起“青年新风行动”,联合民政等多个部门结合地域实际,为全县农村制订“零彩礼”“低彩礼”倡导性认定标准,明确“重点区域”农村彩礼一般不超过当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为8.9万元;“非重点区域”农村彩礼一般不超过当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为7.1万元。这些标准被写入村规民约,中宁“高额彩礼”有了“天花板”。

  田荣与魏晓峰分别来自宁夏和甘肃的农村家庭。2024年11月结婚前,田荣父母提出4万元彩礼,并全部交给女儿,用于小家庭生活开支。因积极响应倡导性彩礼数额,去年12月,田荣夫妇获得由中宁县委社会工作部和新堡镇人民政府共同颁发的“农村婚俗新风光荣证”。

  “彩礼问题绝不只是家务事,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群众家庭经济状况、人口结构、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孙晶说,一直以来,当地年轻人结婚彩礼支出需十几万元,有的高达二十余万元。团中宁县委实施“青年新风行动”以来,在对当地1.5万余名适婚青年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有男青年每月打工收入约6000元,仅靠个人积蓄无法承担十几万元的彩礼和结婚花销;有男青年相亲三四年,因拿不出彩礼一直单身。

  一年多来,团中宁县委积极联动全县12个乡镇团委,了解到有78对新婚青年践行“零彩礼”“低彩礼”新风尚,由中宁县委社会工作部为他们颁发“农村婚俗新风光荣证”,向适婚青年倡导树立新时代婚姻观、恋爱观,营造“学有榜样、行有楷模”的社会风尚。

  24岁的申明玉是中宁县太阳梁乡兴渠社区党支部委员,2024年国庆节,她与同社区青年杜翔宇举办了一场引人注目的“零彩礼”婚礼。去年11月底,申明玉夫妇获得“农村婚俗新风光荣证”。

  订婚前,申明玉向父母提出取消彩礼,父母起初不太理解,认为“没彩礼不合婚俗”。申明玉用一些事例说服父母:有青年由于高额彩礼和婚礼开支负债,不得不外出务工还债,有的甚至因彩礼等纠纷对簿公堂。“我们能靠自己的能力把日子过好。”申明玉对父母说。

  这场“零彩礼”婚礼成为当地青年带头推进移风易俗的佳话。如今,中宁县农村地区移风易俗的新风,“吹”进更多青年的心田。

  29岁的王彩娟是银川市一所职业院校教师,今年2月23日,她与现役军人陈建华喜结连理。王彩娟的父母在中宁县太阳梁乡德盛村务农,陈建华来自吴忠市盐池县农村家庭,双方家庭按照当地倡导的“低彩礼”标准商定了礼金,王彩娟父母将半数彩礼用于小夫妻婚房装修,计划将留存部分作为育儿基金。

  王彩娟感慨道,彩礼应该止于“礼节”,爱与幸福更重要,“把日子过得长久才是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

  在推进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过程中,团中宁县委持续加强对“零彩礼”“低彩礼”新婚青年及其家庭成员的帮扶力度,包括开展春节慰问,发放助学金;对接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联合设立创业基金,为获颁“农村婚俗新风光荣证”的新婚青年及其家庭成员,对接创业资金和资源。

  田荣的弟弟田杰去年6月从陕西一所职业院校毕业。团中宁县委在对田荣夫妇开展新婚青年信息统计时得知田杰在找工作,团组织延伸服务,于去年12月为其提供参加新堡镇为期7天的就业技能培训机会。

  团中宁县委为获颁证书的新婚青年的弟弟妹妹,创新推出在生活、学业、创业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发放“希望工程”自筹助学金、提供研学活动机会以及就业创业指导等。“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更好地帮助扶持这些先行先试倡树婚俗新风的青年家庭。”孙晶表示。

  “引领青年及其家庭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实现从‘个案突破’到‘群体共鸣’、从‘经济减负’到‘文明提质’的转变。”孙晶说,“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对青年的服务和关怀,通过引领与赞赏,大力倡导婚恋文明新风”。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