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在加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百年大变局更加复杂多变,对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上海“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命题的谋划,统筹抓好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没有科创,就没有未来。中国科创先驱徐光启是上海人,“大师的大师”叶企孙是上海人,江南制造局诞生在上海,中国第一个采取科学管理的政府机构是上海海关,中国最早的科学教育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可以说,上海一直以科创基因聚焦和承担“从0到1”的科创重任。
近年来,上海积极发展大科学装置集群,在数量上已经超过“纽伦巴东”,如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中心、超算中心、李政道研究所、硬X射线、软X射线、算力中心和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关键是早出重大科研成果,助力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院、大所、大国企一直是上海科创的主力军。但也要看到,强大传统的稳态系统并不总是利于创新突破的,有时可能催生不敢试错、不敢失败的心态固化。“十五五”时期,有必要出台更为切实的优化举措,建立有利于鼓励长期科创投入的制度安排以及科创收益向科研人员合理倾斜的税收制度,并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科创,积极开展学术讨论,完善容错制度,进而支持和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取得突破、激发和鼓励中青年科研人员的动力和活力。
同时,要充分认识企业实践新技术及新产品研发突破对科技创新的反哺作用。如对照“努力把长三角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可否在“十五五”规划中考虑利用青浦华为研发中心带来的产业创新有利时机,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效率,释放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培育世界一流科技企业,并通过建设世界级科创小镇,与长三角兄弟省市一起,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
关于龙头项目与沿江沿海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制定规划、投入巨资抓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一轮规划的主线,现代化的源头是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现代化。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回顾这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我们已完成大部分既定目标。这不仅体现在贸易战中“越打越强”,也是应对新一轮关税战的底气。曾几何时,很多人手里拿的是苹果手机,地上更多跑的是合资品牌车,天上基本飞的是波音空客飞机,芯片更是第一大进口商品;而今,中国成为联合国认定的全球制造业唯一全门类国家,大船、大飞机、芯片制造、新能源车和航天制造接连突破,“新三样”畅销全球。其间,上海起到了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上海发展有一条成功经验,即每一个五年规划中都会建设几个龙头产业项目,如钢铁、电梯、轿车、大船、大飞机、芯片和新能源项目等,由此带动整个产业链、产业生态的发展,催生大量中小微企业,形成产业和服务大军,促进人口规模和经济流量增长,逐渐形成“五个中心”。这条经验,应继续发扬光大。
举个例子,上海在东部沿江沿海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张江科学城、长兴岛海工城、祝桥航空城、临港智造城,还有金山、宝山南北转型发展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根据“五个中心”功能要实现新提升的要求,在“十五五”规划中可否考虑在东面建一个沿海示范区,与西面沿湖示范区实现两翼齐飞,打造一条面向2035年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努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关于扩大消费与投资于人——
放眼全球,内生增长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普遍规律。消费是实现经济循环的关键闭环。在“十五五”规划中,要打好组合拳,更好地以新供给引领新消费、释放新需求。
一是增加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初次分配比重,实现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的融合发力。简单而言,投资于物应“少做锦上添花的事”,投资于人应“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二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逐步实现教育、医疗、养老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消费人群基数,增强人群消费能力。
三是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加服务消费供给。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商品消费需求已基本满足,但对服务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现行的一些税收规定和制度仍停留在生产型社会,成为抑制消费的一个瓶颈。在“十五五”规划中,应紧扣“扩大消费要激发潜力”的要求,逐步建立适应消费型社会的税收制度,鼓励而不是抑制服务消费,降低乃至取消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税。
发展银发经济,应对症下药。2023年,上海60岁以上的老人达568万名,人均期望寿命多年名列世界前三。但是,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远远滞后。比如,中国市场上提供的老年用品只有2000多种,日本却有4万余种;中国市场上为老年人提供的各色专业服务更是稀缺,老年护理人员的收入比普通家政还低。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与国资国企盘活存量资源——
在企业走访中,大家反映最多的仍是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渠道单一问题,市场准入也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只有多种所有制、多种产权共有的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
“十五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与国资国企改革要进一步实现联动,重点在于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国资国企手中有大量资源可“盘”,但盘出来后的“活”更为关键。能否考虑让有实力、有潜力的民企科学合理地参与盘活?上海经济总量由央企、地方国企、外企和民企共同创造。新形势下,应让市场配置资源进一步落到实处。
在“十五五”规划中,还可推进对民企的分类管理。分类管理的依据尽量采用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认证规则,对高信用等级的企业通关、贷款、还债、招投标、纳税和项目建设等优先审批。其中,海关引入AEO的做法值得推广,即“经认证的经营者”。这是世界海关组织对高信用等级企业的统称。同时,对外企开放的领域,让民企先行进入。比如,扩大外资进入电信增值、医疗、教育和文化领域等开放试点,应考虑放宽针对民企的门槛,至少同步进入。
(作者: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市“十五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王思政)
原标题:《王思政:上海发展有一条成功经验,应继续发扬光大》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