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SM 全国网数据 ,近日 收官的都市剧《蛮好的人生》平均收视率 1.62% , 成为 今年央八黄金档收视率最高的一部电视剧 。 当各界热议主角胡曼黎与薛晓舟所带来的保险行业故事时,剧中的一段小插曲同样值得关注 ——胡曼黎前夫丁致远的父母来上海帮忙照顾新媳妇,结果遭遇“退费”骗局,被骗走 10 万元。

这则支线故事其实非常真实,因为在各地警方发布的防诈提示中,多次涉及以“退费”为幌子的陷阱,上海曾有市民为此受骗43万元。电视剧的演绎,不仅还原了骗局的细节,更展示了丁父丁母如何从怀疑到上当的全过程,对提醒公众很有启发。

精心设计,步步为营

首先,骗局往往从“能退款”开始

电视剧中,丁致远父母用拆迁款得到50万元购买了“理财产品”,结果血本无归。丁母来到上海后,听亲朋好友说“理财公司能退款了”,想到自己的损失,有点动心。

其次,部分受害者一开始并不相信骗子,却被“托”们精心设计的陷阱所迷惑

电视剧中,丁父听到丁母带来的“退款”消息时,也不相信,还提醒丁母诈骗案件不少,不要受骗。但是,说服丁父的是丁母手机上的“退款群”,以及丁母向群内相关人员的求证。群里有“理财公司工作人员”,也有看似像丁母一样的“理财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不断有“理财者”表示自己拿到了退款;面对丁母求证时,他们也表示拿到了退款。

殊不知,整个“退款群”就是陷阱,不论是“理财公司工作人员”还是其他“理财者”都由不法分子假扮的“托”,他们用一个个“退款成功”的故事来打消丁父丁母的顾虑。



丁母求证的对象其实是骗子扮演的“托”,从而得出了“没问题”的错误结论。

再次,骗子为“先缴款,再退款”编造了看似合理的理由,进一步迷惑了受害人

丁母添加了负责退款的“客服小王”后,“客服小王”提出先缴本金10%“所得税”,再退本金的要求。丁父丁母对“缴税”提出异议,但“客服小王”给出了“之前的公司已被封,新公司出账的理由是投资获利,只有先交税才能拿到钱”的理由。这一解释看似合理,从而让丁父丁母心甘情愿前往银行转账。

还有,受害者没有真实回答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问

丁父丁母在银行转账时,银行工作人员其实进行了反诈宣传,询问他们是否认识收款人。但丁父丁母隐瞒了真相,先是谎称对方是自己的儿子;面对“儿子与父亲不同姓”的询问时,又谎称“跟母亲姓”的,甚至还责备银行工作人员多事,要求她尽快转账,不然投诉。

其实,哪怕丁父丁母相信了“客服小王”,他们若能如实告知银行工作人员收款人是负责退款的“客服”,仍旧有很大的机会悬崖勒马。因为银行机构与公安部门有联网,反诈民警会进一步解释骗局,劝阻受害人。


丁父丁母在转账时,隐瞒了转账的目的。

最后,上当受骗后,没有第一时间报警

当转账完成,丁母试图在联系“客服小王”时,却发现“退款群”已经解散,她也被“客服小王”拉黑。此时,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上当,也没有报警,而是向胡曼黎求助;当胡曼黎建议他们报警时,他们仍旧没报警,而是胡搅蛮缠,错过了止损的第一时间。


受害者一旦转账,诈骗分子会立刻“失联”。

这些套路特别要当心

通过梳理电视剧展现的情节可见,不法分子在构建这类诈骗陷阱时,精心设计,步步为营。面对受害者的怀疑,不法分子早就准备了各种说辞。在警方披露的真实案件中,除了“理财退本金”外,“教培机构退款”“健身房退款”“美容院退款”等较为常见

例如,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与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曾联合发布预警,提示公众注意防范以校外培训退费名义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在这类骗局中,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政府部门公文,诱导家长学生添加QQ号或加入QQ群,以校外培训退费名义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示特别指出:正规退费流程一般以原路返还的形式返还给本人缴费账号,凡是退款时附加购买商品或支付费用条件的,都是诈骗

又如,健身房、美容院等预付卡消费较为普遍的行业,也是“退款”诈骗的高发区。部分美容、健身机构卷款跑路后,还存在泄露用户信息等问题。不法分子获取这些信息后,为消费者“量身定制”陷阱,致使部分退款心切的消费者遭遇双重损失。

在行骗手段上,骗子不仅用“缴纳所得税”“缴纳定金”“用转账的方式验证身份”等说辞诱导受害者转账,还会制作钓鱼网站、非法App等,诱导受害人在网站、App上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骗取钱财

其实,这些退款骗局的核心都是利用受害者对自身财产的关注和急切心理,以看似合理的借口诱导转账。公众遇到“可退款”的说法,务必保持冷静,不要轻信陌生人。正规机构退款绝不会通过私下转账、先缴费再退款等方式进行。

若对投资公司、教育机构退款事宜存疑,可直接联系官方客服核实;如果相关机构已经“跑路”,更要向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核实所谓的“退款”消息,切勿轻信所谓的“退款客服”“退款专用群”等,也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来源不明的App。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此外,防范“退款”诈骗的另一个关键点:谨慎消费。

选择消费机构时,不可盲目跟风或轻信商家夸大宣传。例如,核查金融投资机构是否拥有相关金融牌照、教育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办学许可证等。若发现机构成立时间短、资质不全、口碑差,或存在大量退款纠纷、维权案例,即便其承诺高额回报、提供超值服务,也应果断远离,避免日后陷入“卷款跑路”及“退款”陷阱。在消费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理性,不被商家营造的“限时优惠”“名额有限”等紧张氛围所左右,避免一次性大额付款。

题图来源:《蛮好的人生》官方微博

文内图片:都市剧《蛮好的人生》截屏

微信编辑:何夕

还原事实,洞悉真相。

欢迎关注,留言举报!

除了辟谣,这里还关注网络热点,及时回应网友关切,追踪事件进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