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巨云鹏
上海市静安区泰兴路苏河湾街区商铺众多,尤以餐饮业为主,曾经餐厨油污经常堵塞共用管道,影响行人,也影响商户生意。
这两年,扎根在此的杂货店店主魏胜有了一个新身份——街区党支部书记。因为有相似的创业经历,魏胜能“共情”店主们的需求。他带领街区党支部党员,依托静安“融网强格”工作机制,约请城管、环卫、市场监管所等部门现场办公,共同商讨治理方案。从“各人自扫门前雪”到“众筹疏通共用管道”,凝聚起人心,也凝结起自治力。
长期以来,上海在社区党建、楼宇党建、园区党建、互联网企业党建等方面积累了创新经验。如今,面对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沿街商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小个专”群体,以及随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勃兴而涌现的新就业群体,原有方式难以有效覆盖。
自2024年起,上海市进一步创新实践,深入推进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攻坚行动,重点聚焦“街面上”“小个专”“新就业群体”,探索以街区党组织兜底为主,结合实际灵活建立各类党组织的方式,弥补城市基层党建缝隙,拓宽做实街区群众工作,让每个群体都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近日,记者深入走访上海多个街镇,实地了解基层党建新变化。
以“铁打的营盘”凝聚“流水的兵”
徐汇区天平路街道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辖区内有户籍人口8.6万余人,有4000多家各类经营主体、2万余名从业人员。
过去,天平路街道的党建工作呈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情况是,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范围明确、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较有保障,街道21个居民区均成立了党组织;辖区内100余家单位还共同组建了区域党建联建平台。
另一种情况是,街道范围内沿街商铺1400多家,咖啡店、修车铺、小餐馆……业态丰富,但与党组织的关系并不密切。“过去‘小个专’多与职能部门打交道,但跟他们说起党组织,有群众说‘没太打过交道’,有党员说‘党组织关系在老家,不在上海过组织生活’。”天平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慧说。
在奉贤区金汇镇经营办公用品商店的赖陈飞也有困惑。她是浙江人,在金汇镇工作生活了近20年,想加入党组织,但“不知道去哪里找党组织,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入党的条件”。
“像她这样外来经商、务工的‘小个专’群体,远离家乡,平常忙到晚上才回到所居住的社区,往往也不参加商会、协会类组织,想找党组织,确实‘有心无力’。”金汇镇党委组织委员王伟说。
为解决这类问题,街区党组织应运而生。上海市打破传统“单位制”组建的覆盖模式,以具有地域性特点的“铁打的营盘”组织凝聚新兴领域“流水的兵”。如金汇镇,根据区域特点成立了6个街区党支部,办公点就设在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让群众在街面上也能找得到党组织。金汇镇第一街区党支部成立后,赖陈飞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成为积极分子。
如今,上海加快对街面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和新就业群体的组织体系全覆盖,目前,已新建街区党组织902个,覆盖经营主体42.74万家、各类人群282.05万人。
“一个支部一件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
“自从当上街区党支部书记,高跟鞋就成了摆设,平底鞋成了我的亲密战友。”闵行区颛桥镇颛桥街区党支部书记朱梅玲说,离商户和群众更近了,走访服务也更经常、更高效了。她带领街区党支部帮办店铺招牌审批、装修垃圾清运;收集各方意见建议,推动解决光华创意街的乱停车问题……“有难题,找支部”成为越来越多商户的习惯。
按照“建起来、转起来、实起来、活起来”目标,上海市抓牢抓实街区党支部的班子配备。各街镇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下派为主渠道,遴选党性强、能力强、意愿强的1000多名工作人员担任街区党支部班子成员。
同时,上海市坚持抓好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持续开展“一个支部一件实事”活动,推动各新兴领域党组织明确支部党员包干联系“小个专”和新就业群体数量和任务。各新建党支部研究确定“一个支部一件实事”1600余件。
天平路街道咖啡行业党支部书记李彬彬,至今仍记得自己去一家咖啡店走访时的场景。
一名00后店员,原以为李彬彬是来检查的,态度比较冷淡。待她表明身份和来意后,两人加上了微信。
不久后,李彬彬发现这名店员失业了,正在求职。她通过支部建立的微信群代为发布求职信息,很快就有咖啡店响应,录用了这名店员。
“推进全覆盖,就是要通过党的组织建设,团结、服务基层党员群众,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难点、痛点。”王慧说。
随着上海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攻坚行动持续深入,这样的故事不断涌现。
去年7月的一天,普陀区长征镇一家贸易企业突然停电,空调、电脑用不了,导致无法办公,但正有订单急需处理。闻讯后,属地祥和街区党支部书记郝璇腾出党群服务中心的办公室,给企业作临时办公点,又主动联系物业公司紧急抢修,解了燃眉之急。
在浦东新区金桥镇,地铁站到各大企业园区都有一定距离,员工上班“最后一公里”非常不便。金桥开发区下属的街区党组织经过详细调研,收集“上班族”通勤需求,与公交公司积极协商,推动开通了从地铁站到园区的短驳车线路。
如今,上海市推动街区党支部实地走访联系,收集街面经营主体、新就业群体有关经营发展、生活服务、技能提升等诉求,已解决问题2.5万余个;对暂未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说明,确保事事有回音。
“多格合一”,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效能
“随着攻坚行动的深入开展,超大城市基层党建底图更加完整,系统提升基层党建质效的底板不断巩固,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下扎实基础。”上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2024年12月,上海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不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的意见》,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城运中心推动各区完善综合网格划分标准,将城运网格、警务网格、综治网格等多种网格“合一”,以党建为引领,强化综合网格牵头抓总、力量整合、责任落实等功能,形成城市基层治理合力。
“通过党建引领,一些难以分清责任部门或者责任‘多头’的问题,特别是群众有需求的‘身边小事’,得到及时妥善解决。”青浦区赵巷镇党委副书记沈健说。
在赵巷镇环宝龙综合网格区域内,道路无证设摊一直是市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在过去,执法部门作为单一主体,处置效果不佳。在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后,兼任环宝龙综合网格网格长的沈健牵头协调综合行政执法队、派出所、附近居委会等单位共同处置,一方面引导摊主规范经营,一方面搭建平台与一些摊主当面沟通,了解生活和就业情况,帮助其中部分人员实现就业,有效缓解了无证设摊问题。
在普陀区长征镇,一家小商户店主反映,由于门牌号被错换,店铺营业执照面临无法续期的困难。
过去,商户要“多头跑”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门牌号错误,得找派出所;证照问题要找市场监管所……如今,“多格合一”将多部门单位纳入“一张综合网”,市场监管所第一时间出具临时证明;派出所调取原始登记表,重新制作门牌,镇平安办48小时内完成了门牌更换。
广泛建设网格党建联席会议,定期分析研究群众诉求办理情况,协商解决疑难复杂问题。在上海,通过“多格合一”,实现对治理问题的快速响应和处置。目前,全市已经形成800多个综合网格,各条线部门已派驻或下沉网格工作力量1.7万余人。伴随全市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不断向楼宇、园区等拓展延伸,有效填补城市基层党建的缝隙,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补互动更加紧密有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0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