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韩美玲 王 蓉
责 编|李旭
通讯员|韦晋 潘润乐
正文共1777个字,预计阅读需5分钟▼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罗秀镇韦氏家族与寺村镇刘氏家族就坟墓迁移、占地范围及补偿等问题达成和解协议。这意味着该起持续近两年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在象州县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专班人员接续努力下得到妥善解决。
近年来,象州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高度重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的要求,稳步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实用化、实战化“三化”建设,为构筑更高水平的平安象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方聚力,综治中心运行“实体化”
作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重要抓手的综治中心,集信访接待、多元解纷、法律服务、网格治理、治安防控等功能为一体。
为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象州县委政法委秉持方便群众、依法依规、注重实效的理念,以综合中心为枢纽,规范设置群众接待厅和矛盾纠纷调解室、法律服务室、监控研判室、心理咨询室“一厅四室”总体布局,聚焦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职能,采取“常驻+轮驻”模式,积极构建“多中心合一、一站式解纷”的综治平台,进一步形成合力,提高效能、方便群众,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着力打造解决群众诉求的“终点站”。
为充实综治中心力量,象州县委政法委协调推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设岗定责,派员常驻,组织人社、住建、卫健等行业主管部门和工会、妇联、法学会等单位固定岗位,人员轮驻。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积极履行主体责任,部门间默契配合,对群众诉求登记、受理、办理等环节实行闭环管理,实现了从“驻进来”到“联起来”,做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真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科技赋能,综治中心管理“实用化”
象州县委政法委高度重视激活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潜力,依托电子政务外网环境,精心构建象州县“乡呼县应”平台,并与广西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无缝对接,根据“管理清单”实行事项三级处置体系。
据了解,象州县委政法委打造的另一款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如同“智慧之眼”,与“乡呼县应”平台紧密相连。依据“管理清单”对算法预警精准分类,一旦发现异常,能够迅速进行研判,并精准分流至网格员及职能部门,进入事件办理流程。
此外,象州县委政法委还开发了“象州微治理”微信小程序,无论是电脑端还是移动端,都能高效处置群众上报事件,随后进入“事件办理”模块有序流转。象州县综治中心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平台搭建、数据贯通等工作,通过一系列科技手段的运用,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率与精准度。
网格深耕,综治中心服务“实战化”
今年2月9日,象州镇光明路某小区业主反映某食堂排烟设备噪声大、严重影响生活等问题。网格员一边耐心劝导业主保持冷静,通过合法合理方式解决问题;一边立即上报该矛盾纠纷。经过综治中心统筹,住建、镇政府和派出所等部门反复沟通协调,促成矛盾双方签下了调解协议。这是象州县综治中心提供为民解忧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了解,综治服务实战化是象州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定期召开矛盾纠纷综合分析研判会,共同探讨矛盾纠纷的特点难点与发展趋势,研究切实可行的化解处理方案。通过这一举措,象州县综治中心在信息收集、预警预测、调处化解、指挥调度等方面的实战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象州县综治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网格员队伍是综治服务实战化的主力军。象州县定期组织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与经验交流,建立健全考评考核机制,对网格员工作量化评估,并根据工作表现及时调整人员配置,实施动态管理。
如今,象州县网格管理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从“力量聚集”向“实战检验”转变。走在象州县大街小巷,网格员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深入群众,对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响应,发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今年以来,已成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500余件次,及时把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下一步,象州县委政法委将持续立足政法职能,完善制度机制,全力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以综治中心“三化”建设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象州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