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 床笫之欢”的“ 笫”根本就不读 “dì ”。
细看之下,原来““床笫之欢”的“笫”不是“第”!
两个字有细微的不同。
“第”字下面是一个弓、一竖、一撇。
“笫”字下面却是一个横折钩、一竖、一撇。
而且从来都没有“床第”这个词,“床笫”才是正确的。
诗词君长呼一口气,原来我读错了好多年。
那么,“ 床笫之欢”到底应该怎么读呢?是什么意思呢?
笫,音zǐ(子)。
《说文解字》中记载:笫,床箦也。
笫,就是竹编的床垫子,即竹席。
床笫,即“床”和“床铺” 。
关于床笫,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
《吕氏春秋》: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
《随园诗话》:床笫之言不逾阈,史官何以知之?
床笫,是人休息之地, 是非常具有私密性和亲密性的地方。
后来,就借指闺房之乐和夫妻之间。
床笫之言,指夫妻之间的私房话。
床笫之欢,指夫妻同房之事。
古人郑重而含蓄,他们是反对将床笫之间的事说出去的,他们以此为耻。
《左传》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郑简公带着七位大臣在垂陇接待晋国执政赵武。
几位大臣赋诗言志。
大臣子展吟诵《草虫》诗。
赵武评价道:“ 好啊,这是百姓的主人!”
大臣伯有吟诵 《鹑之奔奔》诗。
《鹑(chún)之奔奔》诗讲主人公看到鹌鹑和喜鹊都有自己的配偶,可以双飞、相随,自己却连这些禽鸟都不如,心中无比悲愤。
赵武一听这诗,连忙摆手:“男女隐私的事不出门槛,何况咱们还在野外呢?这不是我们听得的。”
这反映了古人对床笫之事的忌讳。
赵孟曰:“床笫之言不逾阈,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左传》
床笫之间的话是不可以出门说的,这是古人的共识。
清代时,诗人袁枚就曾在《随园诗话》中为羊献容叫屈。
羊献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
永嘉之乱后, 刘曜、王弥攻破洛阳,掳走了羊皇后。
七年后,刘曜称帝,立羊献容为皇后。
羊献容先后嫁给两个皇帝,有一次,刘曜就问她:“我和你前夫司马衷比怎么样?”
羊献容非常谨慎,她说:“您是开国的圣主,他是亡国的前夫,怎么有可比性呢!”
有些人就借这个故事批评羊献容,贬低前夫,取媚刘曜。
袁枚就特别不解,他说:床笫之言不逾阈,史官何以知之?
床笫之话是不能传到外面的,史官怎么知道呢?
和羊献容有类似遭遇的,还有杨贵妃。
此前“杨妃洗儿”的故事流传很广。
据说,安禄山为了取媚杨贵妃,曾认她做干娘。
杨贵妃也欣然地接受了。
古人有洗三的习俗,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祈福。
杨贵妃想,既然你是我的儿子,那我就要为你洗三。
可那个时候,安禄山已经是成年人了。
于是,在安禄山生日后的第三天,杨贵妃象征性的提溜着安禄山,给他“洗三”,也就是洗澡。
这在现代人看来已经不可思议,更何况在古代呢?
“杨妃洗儿”的故事隐隐透出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有私情,是一个赤裸裸的丑闻。
可后世依然将这个故事传得煞有其事。
袁枚为杨贵妃叫屈:这个故事,《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没有记载,只是一些闲书传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但有些历史书却煞有其事的记录下来,不过是想贬低杨贵妃罢了。
这也正印证了刚才说的:床笫之言不逾阈,史官何以知之?
这些都是隐秘的事,外人怎么会知道呢?
先民是非常有智慧的,有一句俗语:夫妻同房之事不要说。
夫妻床笫之间说的私房话,不能告诉外人。
夫妻是世间最亲密的关系,是无话不谈的。
有对亲人朋友的抱怨、有关他人的一些小秘密,夫妻可以共享,但是,却不可以传到外面,否则,就会招来很多麻烦。
诗友们,你们说是吗?
感谢你看到最后,如果你也赞同,就点个在看+赞赞吧!
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诗词世界,作者:聂隐娘。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诗意文化出品图书《哈哈哈!如果大宋词人也有朋友圈》《特级教师的爆笑诗词课》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