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的旅游热潮中,社交媒体满是各地景区的打卡照、美食探店分享,高速路上排起的长队、热门景点摩肩接踵的人群,勾勒出一派繁荣的假日景象。然而,在这热闹背后,却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在劳动节享受旅游休闲的群体,似乎很少见到真正一线劳动者的身影,正如人们所说,“真正的劳动者没有资格旅游”,这句略带无奈的话语,道出了现实的残酷与不公。



一线劳动者构成了社会运转的坚实基石。建筑工人们在烈日下搭建起高楼大厦,汗水浸透衣襟;环卫工人凌晨便穿梭在大街小巷,为城市带来洁净;外卖骑手风雨无阻地奔波,只为准时将餐食送到顾客手中;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的操作,保障产品的产出……他们的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全年无休是常态,请假更是奢侈。很多基层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具有特殊性,一旦离开,工作无法正常运转,老板也不会轻易批准假期,即便在法定节假日,他们也往往需要坚守岗位。

从经济层面来看,一线劳动者的收入普遍不高。除去日常的生活开支、房租、子女教育等费用,所剩无几,根本无力承担旅游所需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高额费用。一张高铁票、一晚景区周边的酒店住宿,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生活费。相比之下,旅游成为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消费。

此外,社会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落实不到位,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尽管我国有明确的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漠视劳动者权益,肆意压缩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一些劳动者即使知道自己的权益被侵犯,也因担心失去工作而不敢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节本是为了纪念劳动者、致敬劳动者,给予劳动者休息和放松的节日,但现实却是真正的劳动者被排除在节日的“狂欢”之外。这不仅违背了劳动节设立的初衷,也折射出社会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

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劳动监察力度,严格执法,确保企业落实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制度,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严厉惩处;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尊重劳动者的权益,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社会各界也应关注一线劳动者群体,推动形成尊重劳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劳动者有经济能力享受休闲生活。

只有当每一位劳动者都能真正享受到应有的休息权利,在节假日拥有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机会,劳动节才真正回归了它的本质意义,社会也才能更加公平、和谐、美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