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齐东方
  曾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始任四川大学讲席教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出版《唐代金银器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另有文化普及类文章百余篇。

  苏东坡不仅在诗词、书法、绘画等领域成就斐然,其对美食的热爱与独特见解,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佳话。从东坡肉到荔枝,从鱼鲜到蜜酒,他的饮食爱好和饮食实践,不仅是个人生活及态度的写照,更是宋代饮食文化的缩影。
  5月20日下午3点,新一期“东坡大家讲”上新。著名考古学家、四川大学教授齐东方将在四川工商学院眉山校区岷江大讲堂西厅,为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苏东坡与宋代饮食》的精彩讲座。在这场讲座中,齐东方教授将以考古学的独特视角,从苏东坡的美食人生切入,通过出土文物、文献典籍与苏轼诗文互证,揭开宋代饮食文化的鲜活图景。

东坡为引,串联宋代饮食文化


  作为一名最会吃、会做的大文豪,苏轼一生创作了大量与饮食有关的诗文。他不仅将烟火气升华为诗意,更在诗文中藏着大量宋代饮食文化密码。
  在苏东坡的世界里,酒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爱喝酒,更痴迷于酿酒,其诗文详细记录了宋代的酿酒原料与过程。在《蜜酒歌》中,苏东坡与道士杨世昌交流蜜酒酿造之法,“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生动描绘了蜜酒的色泽与口感,也透露出宋代已将蜂蜜作为酿酒原料,且追求酒液醇厚、口感清冽的品质。此外,苏东坡还在《酒经》中,详细记载了“投醒”等酿酒步骤,展现了宋代酿酒技术的成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酿酒工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而在《老饕赋》里,苏东坡更是以精妙绝伦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丰盛的宋代美食画卷:“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这些菜品不仅展现了宋代丰富多样的食材,更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烹饪技艺。煎、蒸、煮等多种烹饪方式的运用,说明宋代人对美食的制作已十分讲究,追求色香味俱全。
  此次讲座,齐东方教授将苏东坡的饮食爱好与整个宋代饮食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深入剖析苏东坡笔下的美食以及他在各地的饮食经历,去展现宋代的社会风貌、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承。

考古实证,还原宋代饮食场景


  齐东方教授在考古研究领域成果卓著,在本次讲座中,他还会结合考古发现,从实物证据的角度,深入探讨宋代饮食文化。
  考古出土的宋代餐具、炊具,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也与饮食方式、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如1981年江苏溧阳平桥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套银器中有一组共九件小银碟,九件小碟底部分别刻了牡丹、樱桃、绣球、山茶、芙蓉等九种不同花卉,制作十分精美,由此可见宋代饮食已经十分讲究。
  宋代是铁锅普及的重要时期,铁器冶炼技术的提升使铁锅成为主流炊具,成为贵族乃至寻常百姓家煎炒烹炸的基础工具。1978年嘉定出土的宋代铁锅以及1987年在“南海一号”沉船发现的大量铁锅,都证实了铁锅在宋代的普及和其作为贸易商品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些考古发现的解读,以及和文献壁画、苏轼诗词的相互印证,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宋代人的饮食场景,了解宋代饮食文化的物质基础。
  因此,无论是对苏东坡充满敬仰,想要深入了解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是对宋代饮食文化兴趣浓厚,渴望探索那个时代独特的饮食魅力;抑或是对考古学与历史文化的结合充满好奇,都不容错过这场讲座。封面新闻APP将对本场讲座全程直播,不能亲临现场的朋友可以关注封面新闻APP线上收看,一同走进苏东坡的美食世界,领略宋代饮食文化的独特韵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 摄影 陈羽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